认人与认路(2010年5月21日)
(2010-05-21 11:51:52)
标签:
女性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采蘑菇集庆门江宁 |
分类: 生活随笔 |
在生活中,一般认人能力强的人,认路能力就相对弱一些,我就是这样。
认人是我的强项,一般我与人接触一次,就能大概记住对方的面部特征,下一次见面必定会觉得此人“面熟”。认路却是我的弱项,我所生活的城市(南京市)方圆不过几十里,生活了几十年,仍不认路,经常一个人开车,开着开着就开到郊外去了,只好灰溜溜地原路返回,来回折腾。有一次我们全家去雨花功德园扫墓,我家住河西,原本出门可以上城西干道,经集庆门高架、双龙街高架转机场高速至雨花区政府门前的出口下来,就到达目的地了。当时我感觉高架下面应该有一条路更近,因此过集庆门后,我选择了走地面抄近路,可不知在什么地方偏了方向,走着走着,快到江宁了,于是掉头返回。走着走着,又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走到雨花台,我只好再从中华门进城,经夫子庙、白下路上城东干道南行至机场高速。开始车上的人以为我认路,都没吱声,后来发现路不对,个个瞎指挥,我开车时最讨厌边上有人嘀嘀咕咕的,所以将错就错,自顾自地往前开。我们在城南至江宁之间绕了一大圈,来来回回地折腾了一个多钟头,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全家人个个脸色铁青。此类事例甚多,实在羞于提及。
认人与认路,应该与人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有关,因此两种能力此消彼长,是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认人需要瞬间记住人的表象特征,因此多与形象思维相关联。善于形象思维的人,认人能力多半强;认路则需要空间计算,因此多与抽象思维相关联。善于抽象思维的人,认路能力也就强。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或习惯,是经过长期的学科教育训练而形成的,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理工科偏重于开发和训练人的抽象思维,而文科则偏重于开发和训练人的形象思维。因此,学理工科的人,认路(抽象思维)能力要强于认人(形象思维)能力,而学文科的人,认人(形象思维)能力则要强于认路(抽象思维)能力。
还有一种说法,女性的认路能力一般要强于男性。最近,墨西哥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很有趣的实验,他们选取了墨西哥一个村庄的一群男女村民接受采蘑菇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心率监测器跟随实验对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描绘实验对象所行路线,心率监测器能够测量他们能量消耗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尽管男性与女性所采蘑菇的总量相当,但是女性消耗的能量远少于男性。在采蘑菇过程中,男性走得更远,爬得更高,能量消耗比女性平均多70%。女性则经常停下来,她们似乎知道应该到哪里采蘑菇,因为女性擅长借助地标记住所走的路线,诸如“……的左侧”“……的右方”等相对方向辨别道路。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出,男女之间这种认路能力的差别,可以追溯到250万年前更新世时期的社会分工,当时男性扮演“狩猎者”角色,女性扮演“采集者”角色,狩猎活动需要多人合作,因此更需要人际间的综合协调能力,而采集活动则是一人独自进行的,因此需要较好的空间感觉。
看到这样的结论,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在我所接触到的女性中,似乎认路能力都比我强,也许是她们的认路能力确实强,也许是我的认路能力实在弱。
最后我的结论是:找不到家的男人们,跟着女人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