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话频道
明话频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281
  • 关注人气:6,7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臣葆申竟敢公开鞭刑楚文王,公然冒犯君主的他为何求死不能

(2017-12-19 00:32:04)
标签:

杂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O9MxlD36ia9PXaSLxTiausnjFicPZotHSo8Y8bT2VFhYScicDBNpN0CRznH6Ffdb1kWulCPlhXic7ed3PxVwzOiclQ/0?wx_fmt=jpeg

(▲君主你敢打?)

葆申重打楚文王

文|吴桐

明导读

葆申果然又重重地抽了几鞭。待文王穿好衣服,爬起身来,葆申跪地再拜道:“老臣听说,同样遭到责打,君子会感到羞耻,小人只会感到疼痛,这是因为君子有着羞耻之心啊。但是虽说有了羞耻之心,如不能改恶从善,纵然再从重痛打,又有什么效果呢?望大王谨记于心,切莫再犯。”

春秋时期,楚文王熊赀刚继承王位,就有人献给他一条茹黄地区的著名猎狗和宛路出产的精良弓箭。文王喜不自胜,立即带上弓箭猎犬,兴致勃勃地到云梦泽畔围猎,流连忘返,一玩就是三个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O9MxlD36ia9PXaSLxTiausnjFicPZotHSnzrsWBF2icC4NtDNFClz8fRK5g3MibKpowqw7AnHERTiaMia9haeHibLtIA/0?wx_fmt=jpeg


回京的途中,又遇到一名丹阳美女,二人一见钟情,文王就把她带回宫内,日夜寻欢作乐,竟然整整一年不朝见文武大臣,把国家政事完全抛到了脑后。

熊赀刚出世时,其父楚武王就挑选葆申作他的保育官,即大葆官。武王临终前,又请托葆申继续照管、教导儿子。因此,楚文王一直对葆申很尊敬。

这一天,葆申闯进宫内,数落文王道:“大王得了茹黄之狗、宛路弓箭后,打猎三个月不回返;得了丹阳美女后,寻欢作乐,整年不听朝。大王犯了这些过失,应当受笞责!”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O9MxlD36ia9PXaSLxTiausnjFicPZotHSQQxpIC62qWek3u7EltXZbL9Gzz0tbAPQibZORFtDDqtagSEDZ6B7G6Q/0?wx_fmt=jpeg


楚文王祈求道:“这确实是我的过失。但是我早已脱离了襁褓,长大成人,而且并列于各国诸侯之间了。大葆官能不能顾全一点我的脸面,改换一种惩罚方式而不要责打呢?”

葆申答道:“老臣继承的,是先王制订的法令,怎敢擅自废弃呢?大王如果不接受鞭笞,也就是废弃了先王的法令。老臣宁愿今天被大王治冒犯罪,也不愿死后在地下被先王治失职罪!”文王于是不再抗辩,恭敬地说:“好吧,我愿意受刑。”

葆申在地上摊了一领席子,楚文王便脱掉上衣,光着脊梁,趴在地上。葆申将五十根细荆条拧成一束,跪在文王身旁,一连抽了几下,就住手道:“大王可以起来了。”文王却道:“反正同样有了受笞的名声,大葆官何不重重地再打几下,使我感到疼痛,以加深印象呢?”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uO9MxlD36ia9PXaSLxTiausnjFicPZotHSa6zRiaHRNIeZlsqam2jovHy1NUo7j6CicKdcDlf6niclncbcO6fsyhUHw/0?wx_fmt=jpeg


葆申果然又重重地抽了几鞭。待文王穿好衣服,爬起身来,葆申跪地再拜道:“老臣听说,同样遭到责打,君子会感到羞耻,小人只会感到疼痛,这是因为君子有着羞耻之心啊。但是虽说有了羞耻之心,如不能改恶从善,纵然再从重痛打,又有什么效果呢?望大王谨记于心,切莫再犯。”

文王点头道:“我一定牢记大葆官的教诲。”葆申认为自己身为臣子,冒犯了君主,已经犯了死罪,说完这几句话后,就快步跑出王宫,要投水自尽。

文王连忙派人拦住,又把他请回道:“这是我自己的过失,大葆官严格执行先王的法令,有什么罪呢?以后还要靠大葆官多多督促我呢。”

此后,楚文王一反过去作为,让葆申杀掉茹黄之狗,折断宛路弓箭。不久,又将丹阳美女遣出了王宫,开始亲自处理朝政。由于楚文王任贤纳谏,励精图治,楚国很快就强大起来,兼并了周围三十九个小国家,成了雄踞南方的一大强国。

当然,这里面也有葆申的一份功劳(更多深度分析文章请在微信上搜“明话全媒”关注我的公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