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张“母亲送儿眼神”的照片刷屏催泪,感怀之余写首诗作篇文

(2017-02-03 18:58:06)
标签:

杂谈

明导读:日前,一张离别主题的照片刷爆了微信朋友圈,看哭了许多人……照片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把身子探进车子里,笑容慈祥,专注地看着车里的人,眼神里透着无限留恋,只是额头深刻的皱纹,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让人记挂无限忧思的乡愁。明话今天自创一首小诗,还选发了一篇评论,望能扣动你脆弱的心弦,永远记着父母对你的好,对你的牵挂。出门远行,珍重平安。


一首诗

母亲送儿眼神

作|周明华

在除夕之夜木桌上

摆了满满一桌菜肴

电视机里的春晚

只有晚少许春  面目全非

难以锁定亲人团聚的目光

叨不完的话  捏不软的手

抚不平的皱  念不断的情

365天,只有过年这一周

时间最短  光阴最闪

外出奔波只在转瞬间

寒风柔软而具有刀性

面颊和衣领被它试着锋芒

车窗被母亲的衣袖烘出热泪

她的眼神  最不舍的道别

她的皱额  最温情的山径

她的白发  最圣洁的牵挂

前倾的重量  试图疑固时间

别去启动载儿远去的工具

嘴中那两粒发黄的牙齿

刻下风霜岁月的脚印

还得打拼  村口勾连胸口

放下曾托我于怀的那弯臂膀吧

最好别举动头顶

就片刻看着你脚下的泥土

等儿渐远的轰鸣声消失在风里

不要别过车尾抹泪

强忍着别再看你的眼神

那里面住了17年的儿子

担忧你眼神吹熄我前行的车灯

也不敢再和你唠叨半句

怕你唤起我乳名的声音

沁入八月桂树和柔软心壁

再看一眼家门前的那块空地

汽车缓缓而动

母亲的双腿和车轮一起颤抖

我突然加速  

不忍让时间在这一刻静止

一篇文:

对“母亲送儿眼神”不能只有感动


文| 王甄言


读过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就不能不感动朱自清对其父亲的感动和怀念。同理,看过“母亲送儿眼神”这张照片的人,也一定被戳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父母送别自己的情形,感怀不已,而那些觉得亏欠母亲太多的人,一定会难过、自责。然而,仅仅停留在感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深厚无边的,世上再有也没有比父母的爱最无私了,小时候没有比父母的怀抱更温暖了,长大了,成了游子,再也没有比家更舒适温馨、包容和更能抚平一个人内心的伤痛了。只要父母在,哪怕受再大的委屈也会慢慢好起来,重新振作精神,燃起重新再出发的熊熊火焰。的确,父母用爱支撑起来的那个家真是心灵休憩的港湾,是疗伤的地方,是收拾行装、鼓劲再出发的动力。

父母再伟大,也会有老去的一天,这是生命的规律,没有人可以改变。那么,子女又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正如歌曲《常回家看看》所说的那样,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父母为儿女倾注一生的爱,只希望儿女有出息,在此之外,希望儿女能够常回家看看,满足老人的感情需要。儿女成长大了,要经常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常抽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微信视频一下,让父母放心,有时间要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说说话,唠唠嗑,化解父母内心的孤独,让老人安度晚年。

当下有的人比较任性,自顾自己HAPPY,借口忙于各种应酬,实际却是声色犬马,花天酒地,把自己折腾得很累,并没有干出什么轰动事业,还总说“没时间”,“单位不准请假”。不经意的这么一说不算什么,可是等到父母老去了,再后悔就晚了。


古人非常重视孝,是有道理的,且留下了提醒天下的儿女的诗句——“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看到了“母亲送儿眼神”这张照片,就要想到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要多尽子女的孝,不要等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捶胸顿足,上演这种“后悔剧”,这一生就没法报答父母了。

孝敬父母,任何时候都不算迟。父母也不需要儿女花多少钱,最关键的是感情依靠,人老害怕孤独,如果儿女有能力和条件,一定要把父母接到身边住,不要让父母离自己太远,一年见不到几次,也不要嫌父母年老话多,更不要因婆媳关系影响孝敬父母。


人这一世,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短,尤其儿女参加工作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就更加宝贵了,有什么家庭矛盾解决不了呢,又有多大的坎过不去呢?淡定一些,而父母一旦走了,再也唤不回来了(更多深度时事评论文章请微信上搜“明话全媒”关注微信公众号 zhoumh9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