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员工的屁股,可以被公开击打吗?
文/周明华 杨兰
明导读:《明话对撞》专栏今天与您见面了,这个专栏就是各说各,言辞不怕犀利,就怕含混不清。今天对撞的首个话题是资本耍横的事儿。据6月20日《华西都市报》6月19日晚,一段山西长治漳泽农商行通过当众打员工屁股进行考核的视频传遍网络。一位女士整个身体朝前迈出一步,并发出痛苦声。对了,还是先看看视频吧,就在下面:
【员工的屁股不是厥给资本乱打的】
对碰靶芯
网曝打人的培训师(图左男子)
据6月20日《华西都市报》6月19日晚,一段山西长治漳泽农商行通过当众打员工屁股进行考核的视频传遍网络。一位女士整个身体朝前迈出一步,并发出痛苦声。连日来,网友纷纷指责,该银行的这种惩处体罚,已涉嫌侵犯员工的权益。长治漳泽农商银行的上级单位——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回应称:已经关注到这一舆情,目前山西省联社纪委已介入调查,同时已组成调查组赶赴长治进行调查。
A、打在员工屁股上的不是冷棍而是资本
周明华
这个视频看得明话(微信公号
在这里,我只能说长治漳泽农商行的行长太牛太强了,在傲慢资本的驱动下,竟然将企业管理的触角强伸至员工的私人领地,公开用硬棍拍打职工的肉体,这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明法律、识大体的斯文人的举动。在现代文明社会的脚步向前推进的今天,说轻点,这是行长自我意识过度膨胀后,做出的一种出格的莽撞行为;说重些,用此方式来考核员工,纯粹就是践踏公民的人身权利与人格尊严。
此类资本耍横的镜头,一直不缺曝光。北京一家饲料集团公司推出的新近200名大学生员工集体拼酒的那场夺命“闹剧”,有15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喝倒住医院,其中1人身亡。集团老总说,这是PK,锻炼大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意识;有企业逼着员工喝洗马桶水,表示对公司的敬业和信心;有老板让员工群体在大街上下跪爬行,为得是炼胆;重庆一公司老总要求女员工发“三不”毒誓:完不成公司下达的任务就不耍朋友、不结婚和不生孩子……这让我们看出,资本身上发散出一股傲气,形成了一种职业性歧视。资本可以拿谋生的单个弱势公民当猴耍,要么去喝烈酒,要么面向天空发“三不”毒誓,要么厥起屁股给手持棍棒的“资本”一阵公开击打。
追根究源,还是因为我国当前就业公平性失衡的土壤长期存在。诸如背后有后台柱子的人能轻松就业,而且还稳如泰山;没门路的一天到晚纵使屁股被“资本”打得皮开肉绽,也难就业或难保自己刚谋得的寒碜岗位。进一步说,漠视这层土壤存在的背后是劳动法制体系的监管缺失。我们来看美国花旗银行之前发生的一起赔款案,当年4月初集团公司透露,集团同意向下属史密斯-巴尼公司2500名在职与离职女性经纪人赔偿3300万美元。何以赔钱呢?因为,2005年原告控告巴尼公司阻止女性经纪人获得平等晋升、提薪机会等。据悉,花旗和原告还约定,采取多元化监督方式,聘请专家监督花旗的相关劳动就业公平改革措施的实行。
看得出,美国的法制理念对处于资本弱势地位一方的劳动者的劳动公平权益的主张和强调,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这种“苛刻”表面上看起来对资方有些挥剑过重之嫌。但对整个社会劳动公平和法制体系的构建来说,却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制度性设置。这样的设置有体温、有关怀、有正气。如果我们的权力不是习惯性地站在资本一方,有让企业时时忌惮的“制度性惩戒”硬软势力的存在,那么,这些颇好变着戏法地折腾员工的老板,是断然不敢挥棍践踏员工的私人领地的。
有的男员工还被剃了光头
请问老板,这叫炼胆还是羞辱?
B、不必对”打屁股内训”上纲上线
杨兰
我注意到,相当一部分网友质疑银行方面公然打员工屁股,无疑给当事者贴上了人格侮辱的标签,对于女性员工来说,更像是在耍流氓。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不过是单位内部的一次员工培训会,而“打屁股”也只是其中的游戏环节之一,既有教育的成分,但更有玩笑戏谑的意味,公众没必要上纲上线,将“打屁股式内训”与人格尊严甚至人格侮辱联系起来,激起无谓的口舌之争更是大可不必。
根据媒体的跟踪调查,与会员工当时被分为了若干组,按照培训场景的设置,有唱《小苹果》的,有跳舞的,有朗诵诗歌的,但唯独有一组员工因为没有才艺可以表演而自愿选择“挨几下”,也就是网友后来所看到的“打屁股”。不容否认,“打屁股式内训”在方式上确实太过另类有些颠覆公众认知,但动辄就对其扣上尊严践踏、人格侮辱的大帽子,未免有些言过其实,太过武断与偏激。
员工业绩不佳,银行管理层当然有权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大抵来看,为了提高员工的业绩水平,方式无非就两种,一是正面的引导与教育,二是反面的鞭笞与提醒,这其中就包括新闻中所说的“打屁股式内训”。应该说,以“打屁股式内训”为代表的这种反面的鞭笞与提醒方式,在效果上可能要明显优于单纯的说教式、引导式教育。再则,相较于网民的过激反应,当事员工的态度反倒显得很轻松、很坦然,在他们看来,“打屁股式内训”只是员工之间促进交流与互动的一个玩笑、一个游戏罢了,远未到挑衅、羞辱甚至道德滑坡的地步。所以,公众不妨将“打屁股式内训”当成对员工的一种挫折教育与反面警醒,没必要戴上有色眼镜偏激视之。
客观而言,“打屁股”不见得就是一种体罚方式,而是有着多重的现实意义。这种多见于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行为,要么是长辈出于对晚辈的爱怜与关心,要么是长辈对晚辈犯错进行的适度性惩戒,而甚少出现在平辈之间以及公司的内部管理手段之中,这也正是网友对“打屁股式内训”诸多不理解、不满意的原因所在。
当然,“打屁股式内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尽管采取的方式带有“人格侮辱”的瑕疵与不足,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员工的身体健康权,但这种瑕疵与不足却无法遮蔽“打屁股式内训”背后的正面价值与意义,不仅能够激发业绩不佳员工的斗志,还能在单位内部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砥砺奋进的浓厚氛围,这可能才是“打屁股式内训”最大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孱弱的、不负责任的,这是全世界教育理念的共识。对于“打屁股式内训”,公众不必上纲上线,动辄棒杀与抨击,不妨多加包容与理解。同时,站在银行的角度,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不论正面引导耶或反面鞭策,都是一种教育,都应讲究程序艺术与手段文明,只有把握拿捏好个中尺度,才不致陷入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境地。
明话传媒声明:A、本文系署名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平台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合作及其它事宜请私信新浪微博 @周明华_ ;腾讯微博 @周明华。或电邮至zhoumh8899@qq.com 欢迎关注周明华的微信公众号zhoumh9 ;B、本平台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由单篇阅读量计酬。请顺附作者200字简介和近照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