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周明华
18日这天,九派新闻一名叫“彭玲玲”的记者的辞职报告“意外”走红。“红因”是啥?别急嘛,就一句:“我的胸太大,这里装不下”,可谓相当有逼格。很快,这张照片就在媒体圈刷屏。
随后一篇疑为当事人所写的《告别武汉: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在网上曝光,说的是,“明主”不容原创只想转载,于时胸中有理想有东西的这名记者,要选择了离去。本有“大胸”酬明主,手擒辞书进屋来。唏嘘也好,伸舌也罢。反正“彭玲玲”这个名字被明话哥记到后背上去了。
不得不说,自从河南那个女教师的那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一炮走红之后,各式各类想跟红一把的辞职信就雪片般飞来。但想红的人挤满电脑室,真红的却寥寥无几。于是乎,景观出现,各种神仙频出,各种策划纷呈,各式怪招迭起。目标明确,就要“出名得趁早,晚出难掘金”。
当然,也有人家本来就是大名鼎鼎者,在辞职时是否煽情,煽情程度如何把控,主观能动性较高,完全可以个人操控。比如郎永淳主播,比如张泉灵主播,一干人,只要一辞职,均会掀动舆论大波。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信息纷飞,莫衷一是。就是20日这天,听说央视的另一名主播段喧也要辞职了。这回人家淡化处理,至少未见到有只言片语的辞职情感表达。不过,名人少有的低调的另一头,是人人欲破格高调,快速成名并可以砸嘴抹油地“消费”着知名度。
于此背景下,一句“我的胸太大,这里装不下”的神奇冒出,就一点不奇怪了。这名记者当然有先见之明,预料到这个“胸”字一旦呈现,必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使舆论波涛汹涌。因为这样的字眼极易让人忽略什么“胸中有货、常驻新闻理想”一类的正向意义,很快切入“想入非非”的负向之轨。于是短时间里引来无数关注。这不,微博微信上立马出现一些假冒老板的神回复段子:“再大也逃不过我的手掌心”。
这里,明话哥不想过多的谈及这种个体的网络炒作,因为颇长一段时间以来对此的诟病已如汗牛充栋,只想说说彭玲玲说的抱负以及对原创新闻的坚持。如果彭玲玲真的是一名姑娘,偶而受网络气氛的渲染,为了找到好玩、好看、好耍的看点和卖点,以一个“胸”字着力,我们犯不着揪着不放,可以一笑而过。如果彭玲玲是一枚男生,开一个“半浑半素”的小笑话,逗乐一下网友,舒缓一下经络,也不必口诛笔伐。
倒是记者在新媒体条件下,提出的个人困感与思考,却为社会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大多数人恐怕未能料想到,短短的十几年光景,传统媒体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以至于一些媒体提前进入了“冰河期”。另一面,随着手机、电脑的大量普及,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却迅速异军突起。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推进,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在呈几何数上升。这在一路倒逼新闻从业者必须实现转型,必须让新旧媒体实现深度融合。
如何融合,如何应对“媒体之变”,的确在考验着媒体和媒体人的智慧。新媒体求快,实际上是辨证的统一。如果只求快,不求精、求深、求透,忽略媒体内容的原创性,那么新媒体所具有的“快”优势,很容易被那些强调独创性、有高辨识度的媒体所渐次消解。九派新闻的老板,之所以婉拒原创只要转载,有成本与抢发时间的考量,虽值得理解,但如此容易忽略“内容为王”的编辑思想。大浪淘沙之后,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独具独创的内容,永远是立于不败阵地的有力武器。
不管是作为公共媒体的从业者也好,还是自媒体也罢,期待低成本投入,用剪刀加浆糊想几秒钟就能炮制出一篇佳作来,就可以恒久抓住越来越挑剔的读者眼球,对他们产生影响力,进一步拉升他们的回头率,显然是一厢情愿。一般而言,辞职的主要原因无外乎有二:要么“薪伤”,要么“心伤”。带着调侃意味以“胸”触网、高调辞职的彭玲玲,带来网潮涌动的同时,给广大媒体和从业者的反思应该是深远而积极的,印象当然也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