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舌如刀】根治“路怒症”需要每个人都参与“配方”

(2015-08-21 19:45:44)
标签:

杂谈

 核心观点

每个社会成员如果都能以清醒的头脑、客观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守法的底线来和谐构图,那么与人相处就会更为和煦宽怀,我们社会就必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小纠纷就会自消自解、自融自化。因为说到底,“路怒症”就是在道路上生气,为何生气,只因一些人不遵章守规。双方你来我往,将“怒气指数”同向拉升,于是“战火”被点燃,最终导致对别人和自己生命的不敬畏



【明舌如刀】根治“路怒症”需要每个人都参与“配方”
【明舌如刀】根治“路怒症”需要每个人都参与“配方”
周明华/文

8月21日,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男司机打女司机”案一审公开宣判,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卢某变更车道,影响张某,是文明驾驶行为所排斥和否定的。而张某为报复对方,诉诸武力,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此前,成都交管部门对张某和卢某交通违法行为做出了行政处罚,罚款、扣分。6月15日,经法院调解,被害人卢某对张某的行为予以谅解。鉴于双方均有过错,法院遂依法做出上述判决。

 

这一案件的依法判决,将这起曾在全国持续产生较大影响的“路怒症”典型案例推向舆论正向行走的高端——那就是作为一名现代公民,一个机动车驾驶员,遵法守章是行为法则,文明驾车是始终如一的基本守则。就在月前,成都市的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某因对被害人卢某驾车违规变道心存不满,于是驾车违规变道追出三环主道,两人相互追赶、多次挤靠。后张某逼停卢某驾驶的车辆,将其拖出驾驶室,殴打致卢某左前颧弓骨折、左上颌骨骨折、左眼眶骨折。

 

法治社会,绝不允许“丛林法则”;依法治国,绝不容个人私设“刑堂”,用愤怒的拳头去化解私恨。“路怒”的确可恶,更是马路上显形或隐身的“杀手”,但这仍不能成其为张某逼停违规者用痛殴来“教育”卢某的理由,不该让其引燃内心的怒火。一个人一旦大脑中的法制观念稀薄,“恶念”就极易冲破“理性槛栏”喷涌而出。于此,张某将一起本可纾解的道路纠纷,自编自导地演绎为刑案,其行为侵犯了别人的人身权利,也破坏了公共管理秩序。

 

说起该案的罪与罚时,有人显得有些激动,大有一举顶格判之和罚之的“画外音”,质疑二人构成了“危险驾驶罪”。我们知道,危险驾驶罪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驾驶机动车竞速,情节恶劣。张某与卢某虽然一路上多次故意别车,但尚未达到“竞速”的程度,对旁边的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限,“别车情结”也谈不上恶劣。但是,他们两人均违反了相关的交通法规,对此,交管部门之前已经对他们做出了相应的处罚。

 

这起案件中有两点其实是很明确的:其一,男司机之所以“寻衅滋事”,女司机是存在严重过错的;其二,对于自己的涉嫌犯罪行为,男司机已认罪悔罪。而依据两高《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行为人认罪、悔罪……可以从轻处罚”。实际上,这也是法院做出上述判决的依据所在。

 

虽然该案今已落槌,但梗于胸间的隐忧未消。一个正处高速发展和急剧转型和变动中的社会,人们的情绪排除方式似乎越来越趋于简单和直接。诸如公交抢座、地铁冲突、飞机斗殴,原本一声“对不起”就可化戾为和的,最终却生发一场生死博斗。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 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称,群体性怨恨成为当前典型的社会心态。似乎人人都觉自己处下层、属弱势一方,都受到社会不公的伤害。根本上说,这是拟用矮化自身而寻求一种额外庇护,为自己脾气过大、伤己害人的不理智行为找寻脱责免罚的理由。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止类似的“路怒”事件的发生,需从整饬这种非良性的心态入手。

 

有了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心存善德、遵规守章”的社会心态,才会消解“路怒症”在心中潜在魔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病的处方需要人人都参与“配方”。别说你是旁观点,别说“我开车上路,‘车德’上乘,不会轻易动怒”。不少人有这样一种体验,没开车前,脾气好好的,一旦驾车上路,就非常看不惯路上的任何不道德、不守规、不遵章行为。有人还故意摇下车窗玻璃,将冒着怒气的脑袋钻出车外,不向对方甩出几句难听的国骂,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所以呀,在这张社会背景图中,每个社会成员如果都能以清醒的头脑、客观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平和的心态、守法的底线来和谐构图,那么与人相处就会更为和煦宽怀,我们社会就必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小纠纷就会自消自解、自融自化。因为说到底,“路怒症”就是在道路上生气,为何生气,只因一些人不遵章守规。双方你来我往,将“怒气指数”同向拉升,于是“战火”被点燃,最终导致对别人和自己生命的不敬畏,甚至酿制非常痛心的恶果。

【明舌如刀】根治“路怒症”需要每个人都参与“配方”
【明舌如刀】根治“路怒症”需要每个人都参与“配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