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问故宫门口的大石狮的羞处遮不?

(2012-07-10 19:15: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国家博物馆同时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当日11点49分,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时,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对此,有网友认为打马赛克不尊重艺术品,质疑“谁在遮谁的丑”。下午15点54分,央视复播该新闻时,大卫阿波罗身上的马赛克已经被去除。(7月10日《东方卫报》)

 

央视是心虚还是不自信,如此给大卫.阿波罗的生殖器打上马赛克,这咋看咋让人觉得别扭。这是啥时代了,要知道,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的这尊裸体雕像身上的物件,早就不算神秘雄器了,早给或艺术、或色情、或高雅、或低俗地被大多数国人所熟知了。你堂堂国家电视台,一会儿遮,一会儿亮,间隔4个小时的时间来个“审美大转折”,你让不明真相的观众作何感想?心有所想、意有所指,看来有关编导自己心中都像是乱成了一锅粥。

 

或许央视的相关编导还颇为委屈地说:“俺们手忙脚乱,还不是因为我们咋做都有可能得罪人。若不给大卫.阿波罗的生殖器打上马赛克,节目一播,有人会指我们的鼻子斥骂‘伤风败俗’,伤了他们洁净的眼球;若给大卫.阿波罗的生殖器打上这块马赛克,同样也会召来这一番‘心不静、没文化、乱猜想’的质疑。无论咱们作何处理,大卫.阿波罗一出镜,都会注定将咱们推上舆论的浪尖”。

 

是这回事吗?我认为有点牵强。之所以遮不遮大卫.阿波罗的这个全球著名的“羞处”会成为一个问题,主因还是我们一些人总是习惯于带着主观意味去替观众、读者着想的潜意识所致。自己认为是丑事,就以为别人也觉丑,自己觉得不雅之举,也喜欢引导甚至强加给别人去觉得“不雅”。这与一些机构和媒体报喜不报忧的思维是紧密相联的,总认为民众看到一片阳光比了解问题重要几百倍。于是就采取选择性报道,或作后期“技术处理”,使民众对或许并不见丑的一面缺失全面了解。

 

裸体艺术,是指以裸裎袒裼的人物形象为创作要素的造型艺术。广义地说,我国古代也有裸体艺术,从原始时代到汉、唐都有。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其中裸体人物形就更加丰富。宋以后推行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裸体艺术渐绝。但若把特殊领域的艺术——春宫画也算上,那反倒是绵延不断的了。况且大卫.阿波罗裸露在外的生殖器本是这一雕像的著名特点,去主观色彩浓厚地遮羞,倒更像是在公示自己内心深处的“羞点”。况且,要遮这种“羞点”,你能遮得完吗?故宫门口的大石狮子还露着生殖器呢?各地的裸雕均系生殖器外显,难道都把他们砸碎了不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