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贪官”不过是郑筱萸的附体幽灵
(2011-11-22 11:31: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日前,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被控受贿罪、诬告陷害罪以及非法经营罪三项罪名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据检方指控,张敬礼涉嫌受贿117万余元,非法出售自编书籍,利用其身份让行贿者掏钱,不惜花高价购买其书,经营额达2300万余元,非法获利1600余万元。在该局原局长郑筱萸落马后,张敬礼为副转正,诬告新任局长,张敬礼还因逛天上人间被拍视频。(11月21日《京华时报》)
我们不能将张敬礼的落马简单归结为举报局长翻船,也不能认为其“天上人间”的那段恶臭视频是案发触点,甚至他著名立说,“优雅腐败”也非落马的关键节点。据之前媒体报道,有消息人士称,张敬礼马失前蹄是缘于强生等名声在外的外企曾向其行贿……从闹得沸沸扬扬的力拓案,到之前的西门子全球贿赂案,以及这次强生行贿案,都清晰地让人看到:一向号称管理严格甚至在自己的国家异常恐惧行贿行为的外企,实质上早就入乡随俗了,他们行贿可谓“技艺超群”,已“当仁不让”成为了行贿的重灾区。
这当然不能怪外企智商太高,“贿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或许原本想洁身自好的高官,而只能从我们自身的缺漏查起。2007年7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局长郑筱萸在北京被执行死刑,郑筱萸因贪念缠身最终走上断头台,不仅是他咎由自取的恶果,也让人看到了我国惩治公权腐败的坚定决心。然而四年后,郑筱萸之死似乎依然未形成一种让人后背发冷的“恐惧的阴魂”,相反成为“优雅贪官”的附体幽灵。一些手握大权者仍未及时得到监督。不仅洋人的钱敢拿,而且满以为“优雅腐败”能一直优雅下去。
先是来自药监局系统的卫良等6名官员涉嫌贪腐落马,紧接着是张敬礼的紧步后尘,而且官级一个比一个大,权力一个比一个集中。而且这几年来,不管是关于药监领域的上游还是下游,药品监管一直混沌不堪:“强生贿赂案”一直雾里看花;“暴利药”频频示丑,央视20日惊曝内幕,山东方明药业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高达6500%以上;药品回扣请单让越来越多的医生身上的白大褂染黑……显然,郑筱萸之死似乎并未让一些贪官心惊肉跳,也未惊醒医监领域的疲沓神经。
不管是郑筱萸卷动的这起药监窝案,还是卫良等6人窝案,以及张敬礼案,发生在现代社会民主与法制全速向前推进之时,这种腐化行径,是全国药品系统真正垂注民生,为人民药品安全努力工作的广大公仆的莫大辱没;也无以幸免地会成为药监系统今后在自身建设的一道无形的巨障。郑筱萸不仅是个人腐败,且撕裂了一个组织廉洁奉公的精魂,它牵涉到不同层次的药监官员,其恶劣影响可谓非同寻常。而今看来,这种负面影响居然仍在可怕延续。
所以,如今张敬礼受审,但药监局还在,他们仍需行使职权。除了张敬礼为自己的贪心必将付出代价外,痛及我们公权部门的追问再也耗不起四年轮回。张敬礼随郑筱萸而落马,给国人带来的创伤也不仅是肉体之痛,而是公民对药监部门的权威信任的“深度之觞”。这种伤害仍在加深,这理当触发我们社会的全面警醒。如何彻底揪出寄附于公权之上的所有害群之马,大幅减缩药监局审批者的自由裁量空间,做到透明化,集体评审而非领导“签单”等,尤显紧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