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的县长办公室展露亲民底色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在距市区50余公里的昆明市下辖的嵩明县,记者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县委、县政府至今仍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要进去3个人就转不过身来;另一个“没想到”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10月24日《重庆晚报》)
县官们挤在有近40年楼龄的破旧房里办公,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办公室里,三个人都打不过转转,县领导们不以为寒碜反以为自然,这的确出乎网友意料。不少网友在这则新闻后跟帖评论,称赞这样的公仆才是人民所需要的,因为这种行为远离了豪奢,为的是符合了群众的期待与要求。领导的豪华办公室与其从政智识、领导水平之间不能画等号,不能证明这样的领导就有水平、有能力。不仅不能画等号,相反,如果领导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工作,这样的行政浪费行为,只能鲜活地证明这样的领导工作水平低、能力差。
道理很简单,因为领导办公室的楼层越高、鱼缸越大、沙发越软和、设施越齐备、灯光越亮堂,越能证明在这里为民服务的公务员离百姓的心坎越远,其消费公众税款的胆子大、能力强,越能凸显他脑中淡薄的为民谋福祉的公仆意识。一地财政的蛋糕原本就那么大一块儿,若领导干部的这一头狠狠地切下了一大块,去大建办公楼,去购置和装潢包括诺大休息室在内的办公设备,那么,自然会让公民的教育、卫生、交通、住房等民生投入需求的那一头被挤压,及至让一年年翘首公共财政加大投入的眼眶继续干渴下去。
如果嵩明县政府是真这么寒碜,真出不起钱,不给自己日日要栖身的办公楼投钱改造,我们还不必竖起大拇指。而嵩明离昆明市区较近,是有钱的县,他们将这些财用在刀刃上,切实投入到民生现场,特别是投入到本届政府或许难以见到政绩刻度上升的义务教育上,这就难能可贵了。这需要“县官”们有富于远见卓识,需要他们的亲民意识彻底而长久地在脑中铸就。拿该县县委书记王春燕的话来说,“我们为什么落后,就是许多老百姓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技能。如果只是产业发展了,而最后群众却就不了业,还谈什么民生?”
遗憾的是,当前拥有嵩明这样的民生观的干部并不多。一些小县市,动辄几千万、几个亿地投入到政府楼堂建设中。一个县政府大院,建成一两年,仅因“某大师”称朝向不对,便花巨资另择“宝地”重建。显然,约束这种豪华建设办公楼行为的体系,还一直停留在“领导自觉”的层面上。在这种你修我也修,他建俺也建的“其阔融融”的气氛中,真正被扯下“乌纱”的,还没见过一顶。窃以为,我们的社会亟待修缮公共财政的运行监督的疲沓路径,让每分财政金的行走足迹晒于阳光下;让每一名公仆成为公民花钱雇来的“职业守护人”,而非坐在宽敞办公室里,享受着特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