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所”只是“牙防组”的小跟班
(2011-10-15 18:06: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据《京华时报》报道,近日,一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媒体公布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质疑。经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该公司在评比过程中多环节收费,而众多官员和专家为其捧场。
一个注册资本仅10万的皮包公司,竟然可以让200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百强县评比”终止之后,再大步流星地“再度闪光登场”,又是中部又是西部地推出“百强县(市)榜单”,而且还有众多官员与专家为之摇旗呐喊。显然,吹牛皮吹破了,最终并未炸到吹牛皮者,和为之捧场的官员与专家,反是炸伤了纳税人。因为要政绩时,所谓的“百强县”的官员可“借强升官”;要国家扶贫政策时,这些县官很快又会角色转换,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头又是要补贴时的最佳借口。
在一些官员脑中,“贫”和“强”只不过是按需定制之标牌,每天可据某些人的需要随之张挂,应付着不同人的需求。这就是需求有市场,才有“中郡所”的应运而生。不知大家对这个“中郡所”作何看法,反正我认为它身上充满着浓厚的江湖气息。记者见到所长刘福刚。刘得知后边把记者往楼下拽,边拍记者后背边说:“咱别报道行不?等这事儿风头一过,我请你喝酒!”一般情况下,官场的确还是这样一番景况:“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所幸的是,这名记者拒绝美酒诱惑,将“中郡所”蛀金内幕断然揭开。
“中郡所”瞅着这一商机,大玩“吸金”游戏,自然让我想到了当年那个被公众广泛诟病的卫生部帐下的“牙防组”。那个小小牙防组的牙缝里藏了巨金,一度未能引起公众怀疑,直到被揭开吸金黑幕的最后,还有人拿出一个替罪羊来说事,称那是“牙防基金会”干的坏事。从不具法定认证资格的“牙防组”令人难以置信地生存10多年之久的迹象来看,这些巧立名目、披公益外衣,行非法圈钱之实的组织,之所以有存续空间,不外乎还是它们身上具有其他组织未有的公权气息。此类气息同时折射出公权在公德丧失后的“私奔”弊象,公权堕落为一台小部分人获益的取款机。
当前,我们极不情愿地看到,类似依附于权力的所谓基金会、协会、学会的赚钱怪象,一直未在公众的眼前停止上演过。甚至像“中郡所”这样前不挨店、后不着村的皮包公司,也能趁机浑水摸鱼,在“评强”的窄缝中杀出一条“钱路”来,这的确让人叹为观止。有些机构非法圈钱、公地自肥的手段很猖狂,已经从面上影响到一些“非公地”行业。大哥学坏,二哥跟上,反正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能找钱、找大钱,甚至找黑钱,就是大哥,不会找钱就是废物,被人小视。
归根结底,这些看起来冠冕堂皇,干起来龌龊不堪的非法攥利行为,实则是行政职权利益化的集中表现,他们背后的“权力场”便是其避风港。而“中郡所”只不过是“牙防组”的一个小跟班而已,不管是攥利手段与获取金额,都还是“小巫见大巫”,要“跟学”的技艺还多着呢。所以,要杜绝“中郡所”再度跑出来伤民,必须首先斩断相关利益输送的链条,特别是其后的“权力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