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港台连降油价曝国内定价机制三大软肋

(2011-08-11 18:57:4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近日,国际油价呈现“跌跌”不休之势,美国原油价格上周暴跌近10%,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似乎无动于衷,仍维持在历史最高位,丝毫没有下调迹象。与中国大陆的“油坚强”不同的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则宣布与国际同步下调。香港已经连续4个月3次下调。国家发改委8日称,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具备下调条件。(8月10日《中华工商时报》)

 

国内油价不顾国民收入不足发达国家十分之一的现实,一直跟涨难跟跌,致客运与物流成本疯狂蹿高,至菜农赔掉老本,而市民那端的菜价却高得离谱。据报道,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若考虑基础性物价的承受现实,“三桶油”的利润已相当可观。而今短短一周时间,国际油价暴跌10%已是4%的两倍多了,即便只满足一个降价条件,我们理当大幅下调油价,但“油坚强”在有关部门的默许下仍毫不动容。

   

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当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至少存在三大软肋。其一,我们的油价参照物选取上存在“主观选取不当”的问题。我国参考的三种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分别是布伦特(Brent)、迪拜、辛塔三地价格,这三地分别代表产油集中的欧洲、中东和亚洲三个区域。却并不包括国际原油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参照物——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WTI)。对WTI的忽略,对前述三种原油的青睐,如今已显欠妥。其实,WTI彰显美国经济变化率,也是全球经济之风向标,理当尽快成为国内成品油定价的主要参考座标之一。

 

其二,满足油价下跌的条件有些苛刻,而上调油价却相对容易。国家发改委规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连续22个工作日,二是国际市场三地原油价格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首先,在现代商品经济时代,22天的周期实在太长。而今的国际油价变化可谓风云变幻,一周甚至一夜醒来,价格可能急涨或猛跌。22日显然不能真实动态地反映国际油价市场的变化;其次,4%的变化看似公平,实质不公。因为油价涨上去后再降,基数已拉升,绝对值变大了。比如,当国际油价从每桶100美元涨到104美元的时候,22个工作日移动变化率达4%,但是下次油价变动时基数相对更高,若要从104美元下跌4%的变化率,国际油价需要下跌的幅度则增大为4.16美元。显然上涨和下跌之间不对称。

 

另外,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仍停留在“部里煮”的浅表层,定价程序与油价信息仍然不公开、不透明。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透明、地位不均等,有时即便是布伦特(Brent)、迪拜、辛塔三地价格暴跌了,有关部门仍可以将国人继续作“不明真相的群众”。这不是什么境界高低的问题,而是利益的牵扯在暗中发挥着作用。油价涨时,相关部门很激动,也很主动地公开布伦特(Brent)、迪拜、辛塔三地的价涨信息;而跌时,他们总会习惯性地反应慢半拍。为此,我们期待有专门法规来较正这种明显带有局部利益意味的不轨行为,而正在修改中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或许能担此重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