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招待费不减反增应触醒意识革新神经
(2011-07-12 01:35: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7日,国家文物局晒“三公”经费:2010年公务接待费是48.32万元;今年该费用为151.85万元,增加两倍多。教育部也在8日公布了“三公经费”情况。教育部2010年“三公经费”为2496.12万元,而2011年为2509.6万元,比前者高出13.48万元。至此晒“三公”经费的中央单位已达5家。面对质疑,国家文物局9日称,去年的决算低是因去年有7个国家没能如约来访。(7月10日《京华时报》)
这5家国家部门敢在自己的门户网上晒近两年的“三公”预算总额,这当然是不小的进步。因为只有先晒“三公”的预算数字,才有为监督“三公”创造条件。这与仍在蹊跷观望这场“晒三公运动”的众多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门来说,心里坦荡得多。这5个部门往深度触及“三公”敏感区域每行走一步,每回应一次舆论反馈,我们都该给予应有鼓励。因为只有所有不涉国家秘密的政府部门都不得不晒起“三公”,才能让推动阳光财政的周期尽快缩短。
但恕我直言,光是公开“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就这般磨磨蹭蹭,还不说公开的数据其中究竟含不含水分、含多少水分,这实际上已足见推进阳光财政的路真的还很漫长,可以说前行路上布满荆棘。特别是,在意识革新与制度掘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仅一个“三公”经费预算总额公开还远远不够,这个总额的公开尚不能消解公众心中积累渐多的悬疑。比如今年中央部门压缩4200万元的“三公”经费,具体压缩理念、步骤又是咋样的?民众至今仍是雾里看花。
拿被网友形容为清水衙门的国家文物局来说,在当前几乎人人痛恶的公款大吃大喝的背景之下,缘何单是一个公款吃喝费便横空猛增了两倍多?“7个国家的友人没能如约来访”是今年公款吃喝费暴增的原因,有些牵强。按国家惯例,谁想来考察文物就得自掏腰包,被考察者没闲功夫也没闲钱招待你大鱼大肉的。当然,文物局一年百万吃喝款较之于强势部门的确不算多,但如此“突升”还是让人觉得别扭。颇有点小孩哭闹奶吃的味道,他们或许认为,凭啥有权有钱的部门的“三公”预算那么高,咱文物局就这般寒碜?
要将中央掀起的这场“晒三公运动”驶入深水区,必须要敢于动真格的时代精神,要敢于向固有的“机关痼疾”动刀。比如将每一分“三公款”的开支晒到网上,比纯粹的晒总额更重要。只有晒每笔开支,才能让民众看到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或者说花多了;再比如,为何一个国家文物局一年的公款吃喝费可超百万,教育部多达近八百万?这样的公款招待真的“非吃不可”吗?惟有全程透明,方能让民众有监督的依据,我们才能根治公款吃喝这一“机关痼疾”。
不久前,我在一次某机关招待日本友人的晚宴上,日本友人毕恭毕敬的向那家埋单的局长鞠了多次躬说:“实在是太热情,深表谢意。不过也请您谅解,若您到日本来访,我是不能动用一分公款来回请您的,我没有这个权力”。事实上,中国式公款招待,真正花在客人身上的费用占“注水总额”的比例很小,其间为腐败提供了空间。这不但减损着政府公信力,还浪费大量税金。我们应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不管是哪级官员,同级参观或下来督查工作,都规定不准公款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