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牛回复帖”既要道歉又要更新意识
(2011-07-08 09:48: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近日,有网友在南阳网“书记市长网上留言板”上抱怨该市“交通整治行动”变为“罚钱”行动,鼓动市民“闯红灯”。当地公安部门在回复帖中称该此行为是“螳臂挡车”,“公安局将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5日,南阳市公安局承认该回复帖不妥,对批评公安部门的行为的网民造成伤害,向广大网民表示道歉。(7月7日《新京报》)
本来是网络问政,是要公开广纳民谏,但一听到网民因发脾气而说出点气头话、过头话,这名工作人员就抛回去一个“最牛回复帖”,甚至恐吓这名批评公安局的网友,这实属缺乏正确对待网友“骂娘”的从政智慧。对于如何对待网络批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得好,“为什么领导可以发脾气,群众不能发脾气呢?为什么领导可以骂娘,群众不能骂娘?我们作为公众人物,应正确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意见,甚至是骂我们的意见”。
或许有人会说“骂娘”是非理性表达,有些不文明。但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就的血肉之躯,都有七情六欲,难免偶而要发点脾气,这时骂声娘,应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若有朝一日,我们鲜闻领导骂娘,那再来苛求“网友路见不平一吼,吼也别吼骂娘声”吧。况且,网友抛“网砖”和“骂娘”,正是他们仍对这个“娘”充满着希望和期待,等待这种原生态的带有提醒意味的骂声,能尽快震醒被骂者似乎已显麻痹迹象的耳朵,让其尽快修补工作之缺。这对公共机构来说,仍是好事。
如果真有哪一天网友连骂的精神都没有了,明知你将整治行动单纯变为“罚钱”之举,不起气了,那才是令人担忧的。骂娘可能是发泄和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若这种表达门路都封堵了,使百姓有话无处说,有苦无处倒,有怨无处消,社会缺了减压阀,这才是稳定与和谐之大忌。那么,总有一天糟糕的情形会出现,那就是来你微博上跟帖批评、提建议的人会一人不留!试想,没一人骂你,证明他们的心已凉至冰点。显然,这种无人再骂的场面比有人骂娘更让人感到不安。
恰如此前东莞市物价局发布征集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但截至最后一天,未有任何市民报名。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缺少正确处理人民群众“骂娘”的政治智慧和海纳百川的胸襟,而一味指责网友什么“以偏概全,不够理性”,什么“随意骂人,让‘网砖’乱飞”,那么网友也可能会拿行动来证明他们冰凉之心,那便是用脚投票,不再去参加像东莞市举行的那种“听证秀”会议,续而大家拉堕着公共机构的公信力指数。
所以,允许网友的原汁原味的批评,对官员来说,需要一种政治智慧与豁达精神。即便网友批评的内容真有些失当,只要不是诽谤造谣,管理者同样需要宽容对待。因为百姓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有限,批评监督不可能绝对准确。当然,南阳市公安局对这起事件迅速作出回应,公开向积极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网友道歉,也调离了回此“牛帖”的警官的岗位,这是一种闻过则改、较正偏失意识的善政行为。但我们还需要深度查找这起回骂和恐吓网友事件的成因,用长效保障机制去杜绝此类行为的再度发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