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高调“称王”,监管低调“称臣”?
(2009-09-10 17:53: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南京市国土局的拍卖现场有个动人细节,在竞拍现场,当房企将地价抬至13亿时,连南京市国土局的拍卖师也忍不住了说了一句:“投资有风险,举牌须谨慎。”但这换来的只是举牌者的一阵哄笑。我注意到,这两天网友对这些地王的诞生并不“感冒”,他们纷纷发贴认为,这是让无房户和正拟购房的市民又得屋漏又遭连夜雨了。因为,伴随着这些地王的风光背后,必将隐含着下一轮房价还要上涨的神奇故事。地王不是爱民如子的“君王”,他们这是在为上推房价埋伏笔、挖地基。
没人知道开发商在拍地现场频频举牌之前,在忙着什么。他们是纯正而守法的商人吗?他们一直秉承着诚信、公开、公正的经营理性准备着竞标吗?我看有点悬。万科老总王石今年7月就说了一句影响深远的话, “现在不行贿成了过街的老鼠,行贿反而成了英雄了。”此话看似平淡,却让地王晒了太阳哟,实际上是让一些潜规则一下失去了固有的蔽体。丢了掩体,一切灰色交易便会像老鼠失去了洞穴,其丑陋嘴脸便暴露无遗。
开发商自曝行贿,照应了国土资源部在今年8月公布内地620个楼盘的调查数据。数据称,北京楼盘“润泽悦溪”的楼面地价仅为每平方米253元,但每平方米的楼价却高达2万元,利润高达78倍,其他楼盘已存在类似情况。我认为国土资源部将这个“超低地价”拿到阳光底下的过程,有点“穿帮”的味道。不少外国朋友不无羡慕地称,中国政府是全世界最有钱的政府。果真如此吗?我不敢肯定,但2004年仅因土地招拍挂入账就达万亿之多,近五年估计更有大手笔。
钱从何来?显然,从每平方米仅卖253元的土地招拍挂中获取是不现实的。恐怕还是明着招拍挂,暗着“潜规则”吧?月前,有开发商向媒体自曝拿地潜规则:双方在公开拍地之前先签好协议,约定一个土地保底价。公开而实际操作的拍卖价一般远高于协议保底价,若最后仍由该开发商拍得这块地王,政府便将高于保底的差价部分归还给商家;若其他财大气粗的黑马式开发商拍得,差价便由该与政府签有协议的开发商和政府按五五比例分成。这就是许多“地王”的炮制路径。
笔者举此例,并非是说南京和上海这两块“天价”地王的诞生一定就暗含潜规则,而是想再次提醒我们的房地产监管者,该全面廓清地产拍卖中的法律体系之缺了,别让一块块的地高调“称王”,而监管却低调“称臣”。当前亟待用法制的手段去堵政府的监管之缺,用法律的办法去厘清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的利益边界,尽快阻止这种拿地潜规则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