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价灯继续悬吊在那里不是上策
(2009-07-18 17:31:45)
标签:
财经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近日《大开眼界,见识中石化的天价灯》一帖称,中石化接待方领导让其猜测楼内吊灯的价格,并自曝该吊灯价值1200万元。此帖在网上流传并被部分媒体转载引发热议。7月16日,中石化集团相关负责人士对记者表示,“天价吊灯”纯系谣言,中石化根本不可能有这么贵的灯。楼内吊灯的票据和相关资料可以随时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但是他没有透露灯的具体价格。(7月17日《新京报》)
面对哓哓的众议之声,中石化的这个回应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颇为及时,但未有触及网友急于想知道的实质问题。说1200万元一盏的吊灯纯系造谣虽然很容易,但这得建立在公示数字与票据的基础之上。到底这盏吊灯价值几何?是哪一路“神仙”当初爱上这盏富丽堂皇的“天灯”?不愿明说其价,只是一味主观否定天价,这难免让人觉得这灯纵然不值一千万,也是非常昂贵,贵到中石化不敢明说。怕如实说出来,让网友为此跌破眼镜。
有人说媒体在未核实之前,不该转载“天价吊灯”。窃以为,在这盏吊灯的背后,隐含着油品消费者面临节节上升的油价带给他们的无奈。中石化近日披露,去年炼油板块亏损高达1144亿元。他们年年哭穷,朝朝说亏,但究竟为啥穷,穷的程度咋样;究竟亏于何处,啥原因致亏?作为国有央企,公众却无从知道。要知道,中石化一直以垄断姿态出现,加之连续油价上扬与海外收益,以及巨额财政补贴,中石化的“亏因”显得很单薄。但有一点很明确,这盏吊灯似乎在形象而生动地叙说着“亏损”的内因。
与中石化这种“悬吊吊”的回应相映成趣的是,一些主管机关要么装着没看见,要么站出来捂盖子。作为中石化等国企的大管家的国资委,一直对关于国有资产常态监管与高管的权力制衡欠缺一种制度性掘进,面对公众置喙,采取拖延战术;而监管垄断资源价格的国家发改委,每次出来说话,都有“老子帮儿子打圆场”的痕迹。就在1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关于成品油价格有关热点问题的说明”中表示,与美国相比,我国汽油含税零售价格要高一些,但不含税则价格基本相当。但有人曝料,该委价格司列举的美国三地油价都是美国最贵的油价,作为比较的国内油价则是价格较低的93号汽油;事实上扣除税负后美国不少州的油价仍低于国内油价。
当然,中石化与发改委的快速回应网络事件的举动,应该得到公众的认可。但回应之时,不该缺失基本的技术含量。作为一家国有央企,其资金流向与管理状况等,不应该是一种秘密,更不该遮遮掩掩、欲说还休。而纳税人对其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与批评权。不直接说明“吊灯”究竟价值几许,继续让它还在那里“悬吊吊”的,那么网友的质疑便不会结束,甚至还会一浪高过一浪。至于中石化所言“吊灯的票据可随时接受调查”的高调表态,倒是该受到表扬才对,既然中石化敢拍胸脯说自个“水清灯明”,那我们的央企大管家是不是该有所表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