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代购”的自证清白显得苍白而无力

(2009-04-15 21:48: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河南许昌和漯河两驻京办买到777瓶假茅台酒,此消息引发热议。14日,漯河驻京办董主任解释称,假茅台不是喝酒时发现的,“我们就是帮下属的酒店和老家漯河宾馆代购的”,这批酒还没有开封过。他们觉得在北京能买到真茅台。“我们一般用老家的酒,这是头一次帮他们代购茅台”。这些茅台并非用于驻京联络处的招待消费。(4月15日《新京报》)

 

一不留神,董主任又创作了一个“扯眼指数”甚高的新词——“董代购”。能说服公众吗?显然不行,这从当天网站上的网友跟帖便可窥一斑。“董代购”这一自证清白,可以说是“满嘴跑火车”。为家乡的漯河宾馆买真茅台?有点搞笑,茅台又非北京特产,求真就该去贵州;驻京办购名酒不是为了接待京官?那么,不久前国管局透露的驻京办每年耗掉的100亿财政金,又是谁花的?如果一些京官滴酒未沾,那这只能说明,驻京官的酒量过人,自喝寡酒消耗掉的。

 

若“董代购”一定要自证他们漯河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仅20万元,喝不起茅台的话,那只能说明,在京的“董代购”和他的同事,是在免薪为政府工作。这可能吗?别说在京“跑部办事”的盘缠,就是几个人的工资就不可能仅20万元能搞店;“董代购”还说,假茅台事件曝光后,他们受到了政府的批评。窃以为,这也不冤,谁叫你们踩了歪门没遮住脚背。即便这样的曝光不会顺势让所有的“驻京办”突然撤走,也会让许昌和漯河两地政府觉得面子挂不住,一不小心让你们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或许当初,在京官喝出“茅台”酒味不正时,你们在报也不报案之间还犹豫过。不报案,这笔66万元之巨的财政金谁付;报案,既表现了自己打假的能力和决心,又让这笔财政金可以报销。最终你们选择了报案,并很快抓住了制假嫌犯。公众不表扬你们打假之功,反而将矛头对准驻京办,这并不奇怪。实际上,政府驻京办自它诞生之日起,其身上几乎就鲜见正面光环,基本上附着全是灰色利益的暗箱互动之影。

 

此并非笔者臆断,小小两个地市政府的驻京办,就一口气购名酒777瓶,恐非是一些“京客”酒量大那么简单,还与最近需要“驻京官”去大展公关“才华”的事儿太多有关。受去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下半年国务院未来两年将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消息一出,不少地方政府就扩编“跑部大军”进京,充分整合原有驻京办的人力物力,短期内使得一些部委周围的“内需”先期被瞬间拉动,在去年10月和11月,据说要在发改委附近找个车位都要“开后门”。资金、项目、投放等,似乎无法与“人情、面子、关系”脱钩。  

 

要杜绝“会跑的娃儿有奶吃”的现象渗透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肌体,必须在除开少数涉及国家秘密的投资项目之外,彻底让国家各部委的所有公共民生建设项目的资源配制、开放计划、分配路径等,行走在一列玻璃车里,让阳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将它照得通体透明。而今,之所以一些官员好上“被驻京办跑”的这一口,问题便出公共投资信息“盖在锅里闷煮”。这的确应该引发我们社会的全面深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