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项免费医疗服务尚需制度与医德补位

(2009-04-14 11:12:0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日前,卫生部新闻办主任邓海华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初步确定为9类21项,将确保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邓海华介绍了几个主要的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为3岁以下婴儿成长发育做检查、孕产妇检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提供防治服务。经费来自政府按人头补助的公共卫生经费。2009年达到国民人均15元,2011年不低于人均20元。(4月12日《信息时报》)

 

虽然这些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围还非常有限,但这种进步无疑是很大、很明显的,它对构筑公平、良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对中国公民身体健康非常有利,值得期待。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财力还非常有限,各大各级公共医疗机构在对接这一“免费服务”环节时,完全有可能变相打折办理,甚至是以种种借口予以搪塞、不办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后期补位措施就应及时跟上,或者说先期预设好这方面的防范和究责机制。

 

原因很简单,我国投入到免费服务的公共财政金,可以说还是杯水车薪。新医改方案中说,今年国人年均公共卫生经费达15元,两年后达20元,这个额度还远远达不到公民的基本身体健康所需。现在,一般的公立医院,仅作一次胸透,就会花掉全年的基本卫生经费。如果再想做什么尿检、血检、B超、CT检测等,那无疑是不现实的。加之我国一些医院所设的“医检”实在有些“晕菜”,要使高血压和糖尿病、孕妇体检查等成为一道免费的午餐,的确还有大量的善后工作需要细化。

 

再者,医疗机构和医者的“医德”急需补位。记得去年成都某勘测机构经理蓝集全到成都一家骨科医院看病,丁共接受细分化验67项,其中包括梅毒、甲乙丙肝等“医检”,单检测费就达477.40元。这与曾引起全国轰动的杭州多家医院对茶水检出“发炎”病菌的丑闻一样,暴露的是一些医院多检、误检与重复检验等弊象。只有先期廓清医院的“晕检”关口,才能使其回归公益性。古语道:“医者父母心”,一杯茶水,竟被众多医院检测出了白细胞、红细胞,得出了“尿道发炎”的结论;一指小伤,竟可以让患者在检测台折腾过遍。这看似个案,实则已折射出当前医卫领域的非公益性思想甚为严重。

 

一些医生惟利是图,医德一步步下滑;一些医院在自身管理上无章可循,让吞噬患者钱财的行为一再出现;一些公共卫生监管部门继续着监管阙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财政的卫生的投入是一个方面,但医院的公益性的举国意识铸就更显急迫。在国家制定的这21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之际,就该是制度性防范追究医院“拒不执行”的亮相之日。比如,对不执行的医院院长实行问责制——“不执行就走人”,依我看,就没人敢拿“新医改”中的这一系挂苍生的规定当猴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