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老大为何轮番对购票实名制推起太极

(2009-03-24 11:49: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3月23日这天,《京华时报》刊发一篇关于“火票实名制”的稿件。报道称,铁路正酝酿多种售票方式,而车票实名制暂不推出,有关官员解释至少有三大难关:一是“实名制”丝毫不能增加运能;二是售票、进站验票的同时再检查身份证,势必会在车站广场、售票大厅、进出口造成严重堵塞,危及旅客安全;第三,买票、验票都要看身份证,从旅客方面讲也会不方便。

    

关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一票难求”问题,大胆引用实名制购票的公民动议,自今年春运始到全国两会的高端纵议平台上,一直不缺民间与代表委员要求铁路部门尽快回应的呼声。与迫不及待的民意支持相比,“铁意”对此要矜持得多。被大家追问急了,铁路部门便派出相关官员、专家、学者轮番出来表情温和地推太极。他们不是说运力不足,就是称人员技术条件不具备。一句话,已被印度等一些“路情”与我国类似的国家所证实的“实名制良策”,在中国的铁轨上就是无法向前行进。

 

那么火车票实名制的舆论分野,如今的确是再清楚不过了,这种“铁意”与民意的泾渭分明,表示铁路部门与公民之间,已经出现利益与便捷的公开博弈。不实行购票实名制,表面上看是对黄牛党的一种利益纵容,实则是对铁路网上各环节的个别关键的“有权、有票”人物,为此捞取特别利益的一种袒护。每年大假铁路运输吃紧之时,铁路关键部门的职工作为这一行业的特定群体,其利益特征和群体边界都已经与大多数普通民众显著不同。这种利益纠葛在体制之上的内外区分,暗合了社会分化的阶层迹象。

 

所以,与其说民意对实名制推出的期待是一种权利诉求,毋宁说是民意表达的无可奈何。毋庸讳言,造成这种民意与“铁意”一直尴尬抗衡的局面的根本内因,还是在于对铁路公共资源的外在监督制约乏力所致。投资铺轨购火车,民众毫不含糊地要出力、出资;而关于修补管理制度缺失,防范公共利益局部化甚到私化之时,公众的声音即便吼着震天响,也难有作为。这正如网友所言:“凡是趋利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个儿跑掉”。而让人担忧的是,现在剥离掉这双获利之手的独立于利益之外的力度尚未形成。

 

所幸的是,当前民意推动民生政策革新的力量愈发强劲,一些垄断公共资源机构的利益固守之举,越来越有被公示于阳光之下的趋势。当然,火车票实名制的大势所趋与策略性推进并不矛盾。比如,首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分期分批实施,重点考虑先从动车组、直达特快等线路开始推行实名制;再者,为确保上车效率和安全,购票时车票像机票一样打印姓名和号码,进站上车时先不验身份证,发车后在车上再验。因为我国列车在行进中早就设有验票程序和人力,毋需格外追加成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