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房老板商量房价那简直是与虎谋皮

(2009-03-11 16:46: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11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住房保障问题”专题采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说:“建造成本在全国各地相差不太多。税费是统一规定的,也没太大差异……目前我国商品房的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占了很大一块。我们希望消费者、购房者能够明明白白知道你所买房子的价格构成,如果觉得哪块高了,你们可以跟房产商商量。(据3月11日人民网)

 

行文前请允许我先说说最近看到的两个惊人数字:一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透露,2008年底全国有1.64亿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其二,全国政协委员、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4日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分组会时说:“房地产开发环节征收的各类税费高达100多项”。这两个看起来冰冷的数字,实际上与齐副部长的“觉得房价高可与开发商商量论”形成一种热度不轻的现实反讽。

 

我国房价最近几年偏离公民收入增幅,房价与收入比严重踩踏国际通行的红线,这已成为大多数普通公民心中的一块隐痛。酿致这种民生窘境的当然不仅是开发商唱独角戏的结果,还与一些地方监管机构对土地成本的炒作哄抬,以及多达100多项的税费的多重推助与“唱和”有关。房市良性发展监管出了问题,官员便推太极,劝购房者像小绵羊一样去同像狼一般贪心的开发商商量房价,这未免太雷人了吧。狼要吃羊,却让羊冒着生命危险去与狼商量能否开善心,少吃、或不吃俺们,你说,啖羊成性的狼会答应吗?

 

显然,齐副部长有些错估了我国当前房地产所处的市场化水准,以为中国的房市是自由市场,买卖双方可以充分博弈、自由砍价。孰料目前在中国是无法做到的,只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市场愿望。如果我们的房价可以随市场自身的经济规律起作用,随着市场杠杆理性涨跌,持币去购的公民可以与开发商自由商讨,那么,房价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像打一个滚儿,涨到这般高。实际上,不管是优势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获得,还是争取项目贷款上,反映出我国房地产开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资源配制,在某些局部依然夹带着行政垄断资源的成份。

 

之前有媒体报道,有开发商自揭黑幕称,他们的房价成本有近三分之一花费在“项目公关”上。有这种扭曲的商品房非市场化元素的存在,便无法让消费者充分享有自由市场带给他们的议价权。或许有人会说,购房者可以持币待购,或者说与房老板商谈不成扭身去别处购房呀?但这也不现实,在市场化法制元素弱化、市场监管利益纠葛不清的情形下,一座城市的房价梯度很少,谁也不愿吐出到嘴的肥肉。况且,孩子上学,家人上班等实际问题,更是局限了百姓的购房选择空间。要他们短期内持币待降可以,时间拉长,那不是更苦的民生折腾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