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急停救公民:守望生命的意义
(2009-02-02 00:38: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2月1日这天是星期日,笔者先后从《重庆晚报》和《华商报》上读到两则列车为普通公民生命细心守望的如春天般温暖的新闻。1月26日晨,在拉萨开往成都的T24次列车上,列车长王春为一名孕妇顺利接生,获得乘客赞誉,新生小孩被父母取名为春路;1月28日晨,昆明开往西安的K166次列车正行驶在普雄至汉源间时,一名女性旅客突发心脏病,车上医生称病人须下车救治。列车在临时停车1分钟,之后患者转危为安。
春节这天降临人世间的小孩春路,是无比幸福的,因为孩子的生命得到了列车上不可或缺的公共医疗服务与细心守望;这名刚做母亲的女子是欣慰的,因为她即便春节这天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春天般的温暖也同样陪伴着她,守望着她们母子的生命。同样在K166次列车上突发心脏病的这名女同胞,在全车乘客的急停之下,在生命呵护的爱心大接力之下,转危为安,这是人类本爱的自然流露,意旨深远。
众人用爱架起一道温爱而柔情的桥梁,T24的列车长搀袖亲自接生,车上医生迅速站出来,列车接急临时停车,临近车站120急救车与医生早早守候在车站,母子平安,病人得救……苍天有应,下一次我们中的单个生命有一天突遭不测时,回报我们的便是公共服务机构的全速而妥贴地跟进,回报我们的便是别人毫不迟疑的生命援手。当生命需要同类联手急救与耐心呵护时,没有任何私心怨意与主观推诿,只有相互理解与关爱。
这就是人类生存所需要构筑的人性和爱的广厦。在其屋檐下,作为单个生命的人,都有为其砌砖护墙的意识与责任。我们知道,对于不可预测的危难,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然而当众多生命面对危险,扭成一股绳的力量时,危险就必然会被人性和爱消减到最小化。但换上另外的列车,或许就没这么幸运了,比如,1月14日,从昆明开往重庆的K160次列车上,一男子突发疾病,旅客家属在向列车求助时,得到的答复却是:坚持一下。这名旅客最终未能坚持住,尚未回家过年便殒命路上,当班列车没有为单个生命紧急停车。
特别是,与前述两次列车为生命开通“VIP”的感人场景形成反差的是,由于“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袭,当今社会流行的“有钱能使鬼推麽”的颓废思潮,不管是公共服务机构的一些守夜人,还是普通公民,在自己的脑中的人性关爱的热度正在一点点地流失,人性中的美好品质正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元素。当一个人一次次作了冷漠者后,或遭遇了太多冷漠后,我想,他们对单个生命需要关爱时,便会莫名其妙地表现为习惯性的漠不关心。
恰恰相反,一个不具人性关爱的人,是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别人的。同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若一点点地丢掉爱心,最终丢掉的就是社会灵魂的精髓,也会丢掉一个国家的公民性格里的道德和良心。即便T24和K166列车上发生的这两次救人事件尚系个案,但它更多地传递出公民对生命敬畏的真切诉求。这一个个爱心个案就是社会爱的大厦中的细胞,只有细胞不断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扩散,我们国家的公民性格才会日益变得成熟而充满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