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买“爱国房”是演技拙劣的表演秀
(2009-01-17 12:38: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近日亲自对合肥市房地产市场展开调研,并当场以3000多元/平方米的价格掏腰包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高层住宅。1月12日,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更是在当地某电视台一直播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买房就是爱国”的口号,引发网友热议。(1月17日《重庆晨报》)
孙书记与王局长的前后呼应的鼓动大家去买“爱国房”,咋看昨让人浑身不对劲。说白点,只不过是一场技艺水平拙劣而行为轻佻的表演秀罢了。孙金龙在房地产市场的调研途中,当众掏出二十多万房款买下了一套80平方米的高层住宅,这种巴望持币待购的市民尽快消除观望心态,力促合肥楼市度过经济寒冬,从而拉动内需的想法似乎有些道理。但这种促销手法的表演痕迹未免太过明显。因为,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的“一把手”,当然不会去买80平方米的居民楼居住,那是不是买第二套房来投资?恐也不可能。
所以,孙金龙的这一“当众购房”,与之前频频进入公众视线的诸如各地领导“当众吃×”未有本质区别。这是为了去给商家扎场子,让消费者出款子,是商人与公权的利益性共振。说不定这边孙金龙刚交了20多万房款,一转身,那边就会悉数将房款退回,玩的是一种“空购”游戏罢了。而王爱华局长的动作更大,几乎到了行为失控、声嘶力竭的地步,居然跑到电视上去高呼购房口号,将买房与爱国这两个毫不搭界的行为相提并论。
如果买房就是爱国的话,那么买不起高价房和已买房不想再买房的公民就不爱国呢?难道爱国的感情指数是与个人拥有金钱指数相对等的?若照王局长这一逻辑推演下去,那我们伟大祖国最终就只剩下“能购房者”才有资格爱她。其实,对大多数居家市民来说,购房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多半也是最后一次,何时购房,收入绵薄的他们当然要慎之又慎。房价是否存在泡沫,靠的是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起作用。房价高了,消费者当然会观望,待房价回归理性价位后界入房市。这也他们的消费权利,与是否爱国无任何关系。
公民爱国,原本不应设消费能力与道德水平的门槛的。将购不起高价房的公民挡于爱国的门槛之外,实则是一种精英思维在脑中作祟。实际上,我国房价这几年狂飙突进,早已到了“背离苍生、灵魂出窍”的地步。就拿首善之区的北京来说,2007年每个家庭可支配的收入是6.6万元,而四环内房子均价是每平方米1.84万元,房价收入比扭曲至27.8倍。在某些局部,房价收入比甚至达30倍以上。而美国房价收入比还从未越过4倍大关,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所认为的这个房价收入比的合理水平是3倍至6倍。
而且美国购一套房是置一份祖业,交纳遗产税后可以代代相传,而我们的房产证上印的却是有效期为70年。面对一群收入较低而房价虚高的中国公民,我们不但不去检讨自己这几年来房市监管中的疲沓思维与行为,去思考为何房价在短期内这般扭曲上涨,反而还有精神来“当众购房”和高喊“购房爱国”的口号。这对那些连按揭首付款都凑不齐的无房户来说,无疑是又一次刺痛了他们本已显得脆弱的神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