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民工回家,功夫在“票”外
(2009-01-04 16:40: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从2009年1月1日起,在深圳的劳务工只要打一个电话,就有机会免费回家。深圳市2009年1月将开展“资助劳务工返乡”活动,免费送3232名劳务工返乡,返乡地包括海南、福建等17个省份。据悉,这个活动由市民政局和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组织。接受资助返乡的劳务工将分为两批,分别于2009年1月11日和13日踏上返乡之旅(1月2日《深圳特区报》)。
对全国数千万奔波他乡的农民工兄弟姐妹来说,这是新年传来的第一声好消息。这是因为,即便发生了今年秋冬的经济寒潮,不少的中小企业大量裁员或提前放农民工兄弟的过年大假,已有不少的民工在之前提前返乡回家,然而,在春节回家的日子逐渐临近时,“一票难求”的难题随即便又重回农民工的面前。不用说,今年的铁路春运,必定又是一个难堪回首的“拥挤月”。一年复一年的春节回家难,一群又一群的“黄牛党”,又像一块“硬伤”般堵在归家心切的广大民工之胸口。
而深圳推出的这一“资助劳务工返乡”活动,正是在这种民生语境下诞生的贴民心窝的善举。但恕我直言,这对全国那么多需要返乡过节的务工者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因为就拿深圳来说,一个电话打进活动热线后能最终获得购票资助者虽然人数可达3232人,但这对庞大的民工队伍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况且,如何防范在这三千多名受资助的对象中产生“掺假”现象,深圳市民政部门与福利彩票中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让违规与鱼目混珠者无路径可走等等,似乎未见相关的程序设置。
所以这种资助务工者返乡活动,还只是治表难治本的只具观赏性的行动。“一票难求”之所以成为一年年恒见的民生痼疾,首先我们应看到,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人员大规模迁徙、流动,商品物流的压力加剧,而铁路运输的“软硬件”发展却相对滞后。这种滞后的矛盾还在延续着,化解这些基础性矛盾的步子却如带铅般沉重。我国现有铁路7.2万公里,仅占世界铁路总里程的6%,却完成世界铁路近40%的公民出行与大宗货物运输的工作量。因“超负荷”的“轨动”,“一票难求”便成为公民特别是不得不外出谋生的农民工胸口上一块厚厚的隐痛。
其实,要治“一票难求”,需有关部门尽快公平、协调分配好当前的公共运输资源。让民工回家过年,功夫在“票”外。我们需要策划的不是什么帮少数民工买几张车票,而是数千万民工往返的轨道铺就。这就需加快铁路建设、增加运力。我们知道,市场是调整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在国外,铁路大多是私营,硬软件市场竞争可谓无处不在。于此,我国铁路也应实践降低投资门坎,比如向民间资本有节奏地开放。这或许是根本解决铁路网建设力度不够、运力不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