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习惯性质疑“万民伞”是一次觉醒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文
江苏泗洪县的纪委书记王守权离任,一篇网友的博客记载了数百群众抱着铜匾,撑着“万民伞”,打着“清官旗”为其送行的感人情景,还有五张照片。帖主颇为感动地形容:“他悄悄地走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带走了泗洪百姓的敬仰,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篇博文引起了网民的猜测,有人称有作秀之嫌,所有的锦旗都是一个模式,像是批发来的。 (12月2日《天府早报》)
我们从博文中读到的是数百名群众自发送王书记的离任描写,但从几张照片上看,却是稀稀啦啦的几个人,这几个人均手戴白手套,胸抱铜匾,手撑“万民伞”,高举“清官旗”……恐怕这并非网友爱挑刺,只顾着夸奖作为泗洪县委宣传部干部的“西楚刀客”的文彩,就是笔者也甚觉蹊跷。既然有数百群众自发到政府大院送王书记,你“西楚刀客”为何一定要认准几个“白手套”选择性“摆拍”呢?难道有老、有小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行队伍开进政府大院,不值得博主心有所动地去“抓拍”?
毋庸讳言,不管是见诸媒体还是未见诸报端的诸如此类的官场客套气氛,在我们社会还很浓厚。领导要调走,原机关不是设公宴款款相送,就是拉动人气营造官员“爱民气氛”。但实际上所离任官员真的爱民如父吗?真的敬畏过手中人民赋予的公权吗?这里面尚存疑问;而新到机关也喜好设宴接风,让走马上任的新领导风风光光地来,踏踏实实地干。反正,一接一送所耗的开支又非私人掏腰包,所有消耗都可以从公款里支出,做个顺手人情,让离任官员高兴一把,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事。
上下级之间,主人与公仆之间,原本都是国家的公民,其间的关系不应过余复杂,是平等而和谐的。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公仆为民服务,是身上的一份职责,是以诚心去获得百姓的舒心。服务得好,百姓内心当然心存感激,但犯不着要成群结队地到政府大院向公仆叩首式言谢;上级领导有方,下级积极工作,这本是公务员份内之职,何必将上级弄成“清天大臣”呢?难道领导“体察民意、没贪没占”就一定该轰轰烈烈地传播出去?试问:作为圈中之人,假如博主发现了泗洪县有贪官的蛛丝蚂迹,仍有勇气和闲心将你看到的东西码字到博客上去吗?
其实,网友对这把“万民伞”的习惯性质疑是难能可贵的。现在一些常见的“机关病”让纳税人对公仆的一些言行已产生了一种较为明显的疏离感。“网意“的钟摆像今天这样从一个端口很快滑到另一个端口,甚至怀疑一切“清官秀”“体察秀”,本质上不是他们对官场道德有一种洁僻思维,而是他们读到和见到的这种言不由衷的“秀”实在不少。比如一些机关干部在大街上“一日扫”,比如在“无车日”厅长、局长的“一日骑车秀”。这些频出的“秀料”便是网民习惯性质疑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