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必先根治“医卫不公怪瘤”
(2008-10-17 01:29: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发改委网站14日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深化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沉静数月之久的医改草案,今天终于全貌示人,并由国家发改委开“网”纳谏,这是全体公民之幸。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负责集纳医改坊间民意的有关草案修缮机构和公仆,能将阅至眼球中的顺应苍生实际的真知灼见尽快反映到文本之中。笔者欣然之余,也禁不住想谈谈我对该医改方案的核心感受,姑且将其当作发至国家发改委纳言信箱里的一封公开的电子邮件吧!
恕我直言,这份洋洋洒洒七千言的新医改方案,虽然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心服口服,但未免稍嫌宏观。这诚如不少想提意见的网民所言,“看了开头很期盼,一直阅罢无答案,空话一堆没细则,这样咋能征意见?”一些网民的评价或许很原生态也显偏激,然而此类留言却代表了一种焦虑心情。要我说,这份草案依然未触及到公民医卫公平这个核心命题,如果刻意绕开,便无法使医改起到“动其筋骨”的作用。
当前,我国要“实现人人享受平等就医”的环境欠佳。我国逾五成的居民无钱就医,有近五成农民病死家中,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在我国财政收入去年达4万亿的情形下,我国在世卫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卫公平性的排序中却居世界倒数第四;干群医卫资源不公现象渐次突出,中科院去年披露称,在我国财政投入的医疗费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干部病房等,仅此一年开支就达数百亿。
就连这2%的医疗资源,都还有80%的部分在诡异逆行。我们完全能不费神地想像得出,那些处于社会低层的公民,他们所面临的就医之难的揪心程度。于此语境下,正在倾听民意的医改导航者们,在筛选与整合建议过程中应力避精英思维,尽快引进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制衡和监督医改拟制者的公共权力的“自肥行为”,重新实现医卫资源的公平设置。因为编修医改方略者,处在这场意识革新的最前端,可谓是刀锋上的舞者,只有牵挂苍生才能最终品尝到成功的气息。
为此笔者建议,在新医改中应添置这样的内容:如何举公众合力,摧枯拉朽式地切除这个“特权意识”所滋生的“医卫不公怪瘤”?怎样加大财政投入和公平分配医卫资源的步伐,从而以期实现医改两翼并举的目的。原因无它,因为每一名中国人的生命都该得到敬畏与呵护,生命的天然价值没有地位级别之分,只有血肉筋脉相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