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童跳楼拒上补习班让人心碎
(2008-10-07 16:43:07)
标签:
杂谈 |
周明华
4日,郑州市区有一名男童爬上楼顶意欲跳楼。之后他顺着一根排水管滑到两幢楼之间仅有20多厘米的夹缝中,一只手扶墙,脚踩在一处墙体上,现场很危险。最终男孩被消防队员救下。指挥员询问得知,该男孩只有12岁。当天,男孩正在玩耍,妈妈非让他上补习班,他不同意就跑,妈妈追至邻近的岔河村后,他就爬上楼顶准备跳楼,以此威胁妈妈。
看到那张年仅12岁的小男孩爬在楼顶的照片,相信很多人心都碎了!俗话说,母子连心,可当母亲在消防救援人员安排下上楼顶与儿子对话时,却反而让男童一步步滑向更加危险的境地。试想,母亲的这道逼其大假上补习班的指令是多么让他厌恶和恐惧。小男孩那无助而弱小的身影,让我再一次真切地体会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孩子,他们的童心快乐被上学泯灭,他们的小脊背已被重达几十年的书包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的孩子过得不快乐,他们的学习、生活的过程甚至比大人还苦。我们知道,诸如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小学孩子大多数是上午9时才上课,下午3时就放学。这种安排,为的是让孩子能在早晨能多睡一会儿,为的是让孩子下午可以早些回家,能多参加那些属于他们孩提时代的游玩活动;而意大利立法为小学生书包减负,因为教育部调查发现64.19%的意大利小学生患有背部疾病,其中主要是由书包过重和上课时间过久造成的。
孩子的脊背是未来的脊梁,这个道理无人不晓。而时下,我们的孩子由于参加各种复习班、补习班之多,学习各种早期艺术、体育类专长培训项目之杂之广,已到了几乎占据了孩子所有双周末和小假、大假、寒假、暑假的时间。这让他们不管风吹雨打、寒风飞雪,总是大清早起床到校而傍晚摸着黑回家。回家还有一堆课堂作业,还有老师和家长另外布置的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无疑,这让孩子们的脊背越来越弯,眼镜度数愈来愈深,小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
学生负担过沉,各地并不或缺为孩子减负的地方性文件与规定,但往往弄成了“规定一减负,学生就发笑”的怪圈。之所以会让孩子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还是因为应试教育早就让学生成为考试分数的囚徒,这个评估体系的一直存在,便导引着孩子、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向。而教育改革与教育理念的锐意刷新一直踟躇不前,这便让文件式的为学生减负成为一种空谈,始终处在单枪匹马的孤军作战境地。
其实, “学生减负”是社会序列中的一枚棋子,它永远离不开社会结构与意识元素的制约。“减负”需要整合社会的方方面面。拿去年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生课间须跳华尔兹舞和近日规定学生每日需长跑来说,都把劲使在“文件减负”上了。孰不知,真正有效的减负路径完全在教育主管文件之外。时下,我们应全新考量我们的教学体制上存在的软肋,再给学校和教师减负。比如以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评分去挤走考试分数,而成为我国最基本的教育考核标准,那时便没有母亲追着孩子去上补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