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司长别拿全国人民去“挺鬼”
(2008-08-28 18:41: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他看上去谦和低调,谈起观点却相当高调:“有篇文章批评丰都,说要拿出7个亿修鬼城,我不这么认为。”他是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26日来渝为重庆文化产业人才高级研修班授课。“有人说鬼不好,但是《牡丹亭》、《杜十娘》,还有钟馗,都是鬼文化,重庆把全国的鬼文化集中,以川剧为基础,就能成为品牌,全国人民都会来看。”
恕我直言,作为文化部的一名副司长,抛出这一番高调的“挺鬼国”言论不妥。因为文化部官员,当然颇有文化,也容易拿得出诸如《杜十娘》、钟馗一类为投7亿巨资为“鬼”扩建新城的文化理由。鬼文化的确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可谓在世界文化中独秀于林。但是,作为文化产业主管的顶端机关,由于其身份与“丰都鬼国”的评估、立项、报批存在某些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么这般“挺鬼国”自然让人感到蹊跷。
如果务必要找出一个可以表扬丰都的地方,大概只能说丰都的“跑部公关”工作做得不错。平时低调的文化部官员,何以一反常态,高调得像忘记了身份,只片面看到提高什么城市软实力,而忽略城市贫困区亟待改建的城市“硬现实”的存在,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选择性盲视。不仅公众有理由怀疑丰都与相关文化部门联手构思的“鬼宏图”里有妖气,而且从民生现实拷量,国人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角度上讲,均无法消受得起这份“鬼礼”。
另外,刘副司长这样抬出“全国人民都会来看‘鬼’”,作为他大力“挺鬼”的论据,这未免太“鬼”了吧。当今国人收入,这几年诚然在增加,但年收入仍旧偏低。据重庆市政府网数据,重庆去年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6元,增长2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万元。然而,这一增幅与基本民生成本大幅上扬相比,几乎冲淡了大多数公民脸上的喜气。特别是对城市中低收入居民来说,他们所面临“吃住行教医”的高成本压力,要他们抽空去“赏鬼”,我看纯系说“鬼话”。
就算全国人民的民生状况得到改善,有那份闲心到各地闲庭信步,我看也不可能都对“鬼文化”情有独钟,都去看一盘“鬼”的。实际上,在现代信息高速公路充分快捷的今天,赏阅“鬼文化”的最佳方式是“鼠标轻点、满屏皆收”。大不了足出其户去影院看一场“鬼片”,也比千里迢迢到你丰都来看什么原本就是子虚乌有的“鬼国”“鬼房”划算。所以,刘中军不假思索地代表全国人民说话,只能算是情急之下的一种主观思维罢了。
其实,不管是“鬼国工程”,还是“神仙项目”,与百姓当前民生实境贴得最近的工程,就是最阳光、最让百姓满意的工程,这是拷量任何一项工程是否脱离苍生的惟一标尺。若决策与实施工程的程序与路径不透明,与当前公民基本民生的投向“逆行”,即便站出来“挺鬼”的主人级别再高,恐也难以收获民心。最终那些人工“鬼像”,阔气的“鬼国豪都”,只能成为刺痛民心的尖嘴“现代鬼怪”。
前一篇:谁缺人性化执法,谁领“最牛标语”
后一篇:不必替贪官为“尊严”维权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