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给公车喷件“的士”一样的外装

(2008-08-03 17:49: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神秘车改8月3日又传来一则消息。据当天《京华时报》报道,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全民节能行动,采取措施节油节电。《通知》明确要求,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星期一至星期五停开公务车牌号尾数分别为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倡导其他单位和个人参照上述原则每周少开一天车,更多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一个对历史和苍生负责任的公共财政的监管者,一定是一个深具忧患意识的节能降耗倡行人。因为在地球上,机动车的动力源还没有找到比石油更丰厚更廉价的新能源的情形下,节约用油便是人类不得不面临的选择。当今全国约400万辆公车因“姓公”,它们的举动便注定会成为全国节能降耗大潮中的一个具有效范作用的最高点。如果真的能让这群日日喝免费燃油的“铁牛”们每周能休息一天,并拉下卷帘门贴上“封条”,我想,这个“节能数字”一定惊天动地。

 

当前,我国公车浪费现象很严重。有学者初步估算,暂且抛开相互比阔的用数十万财政金购公车所需费用不说,单就每年一辆公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10万元。再加上“一人有(开)公车,全家有油喝”的不少官场“油耗子”的存在,一辆公车一年的“公耗”令人咋舌。据统计,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350万辆公车每年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到2004年,我国政府单是汽车采购费就高至500亿元。而且各地政府采购汽车的数量正以每年超20%的速度递增,油价飙升,“夜半抽公油”现象加剧,可以说财政不堪重负。

 

所以,我们在为公车每周少开一天车的国家规定叫好之余,更需跟进思考如何让这一措施尽快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严管公车节能降耗的实质,是断然剥离公车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比如,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学校门口,常常看到不少公车公开出没,他们烧公家的油接送自家的孩子,几乎上到了“从不脸红、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步。这类公车似乎已经“私奔”成了习惯,你这里要使其改过来,谈何容易?这除了国家的刚性法制的推动外,离不开公众的全程监督。

 

要让私用的公车成为公众眼皮底下的“过街老鼠”,其实并不难,并键是我们愿不愿意动真格,愿不愿意将公车“打扮”成像街上的“的士”车那样一眼能视。如果我们真拿公车私用没有更好的办法,没有像瑞典政府那样在每一辆公车上安装GPS系统随时监控,那么,我们何不先走低成本路径,将公车与私车所穿的外衣明显区分开来,让这些现身于各大学校门口,绝尘于各大酒店、休闲山庄的公车时时进入公众的监督视线下。

 

再配以全国统一易记的公车私用举报电话,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人人能随时发帖的“公车私用举报图”专栏,加上当地纪检部门迅速跟进,一经查实,即严处当事人,让公民举报件件有着落,不留一处举报死角。并对有效举报者给予50倍于“公车私用费”予以非公开重奖,当然这笔奖金从公车私用者的工资中扣除。果真这样,我看没人敢拿“乌纱帽、官车、工资”来当猴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