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杂谈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万众翘首的“医改报告”26 日揭开面纱,当天,卫生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称,到2010 年在全国将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他透露,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陈竺也同时强调,除了增加财政补助,也会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12月27日《新闻晨报》)
“取消‘以药养医’,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这样的讯息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医改首度“过堂”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是国家关注民生实境的理念提升,更是我国民生政策拟制历史上的新鲜事,而且医改已初步确立再过两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框架;但令人忧虑的是,陈先生透露的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价的后面紧跟着的这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着实让人担心。因为,这很容易使医院将“以药养医”更替为“以技养医”的谋利方式。
这样会把面对看病贵无奈徒叹的草根百姓,从一个泥沼拽进另一人泥沼。对医卫体制来说,等于是“挖肉补疮”。道理很简单,一旦以药贴补医院的体制被一举打破,靠药吃饭的途径被砸碎,势必要使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的医卫机构,另谋它策。加大财政补助吧?我看悬,如今张着这个口的机构和行业实在太多,加之国家财力原本就不丰硕。这必将促使医院从医疗服务的“技术本身”上去谋策略。这样下来,医院的“以技养医的赚钱思维必然会全力彰显。
那么,抱肚感痛的芸芸百姓,依然无法从取消“以药养医”中见到光明,甚至可能面临一些医院的“补涨风暴”,只是涨价的途径和理由不同罢了。不仅如此,一些医疗机构,不但死抱着“以药养医”不松手,而且早就在明里或暗地里推行着“以技养医”的求生理念了。拿哈医大二院与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两起“天价医疗费事件”来说,其暴露的普遍存在的“多检、乱检”“多医、乱医”等问题几乎成为国人周知的公开秘密。而伴之而生的“医卫红包”,实际上已成为将所有的胡卫民等“举报医生”踢出潜规则圈外的一股魔力。
所以,陈先生在医改即将“临盆”前所透露的这一权威信息,多少让人听后惊悚。显然,它很容易成为各类医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一针“强心剂”,成为其直涨或变相拉涨医疗服费价格的一盏明亮的航标灯。实际上,医改当前,我们不但要尽快打破“以药养医”的这个体制性怪圈,更需搭设制相关监督与约束的配套体系,防止医院另起灶台,去为“拉涨医价”煸风点火。这是时代所需,亿万众生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