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时说 |
为了稳定猪肉价格,某省物价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统一规范全省涉及生猪饲养、屠宰、销售环节的动物防疫费、动物产品检疫费、集贸市场管理费和排污收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同时取消在生猪饲养、屠宰和销售环节收取的技术监督管理费、商业定点屠宰管理费、防疫耳标费、治安管理费、生猪生产技术改进费、产地出境检疫费、产地出境消毒费、重大疫病防治劳务费等9种收费。
不说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一则原本是“秀秀政绩”的表扬性新闻里,却一不留神地泄露了当前肉价飞涨的制度性内因。仅仅是一头猪,一份文件一口气就“断喝”下了多达9种收费项目。恕我寡闻,诸如什么产地出境检疫费、产地出境消毒费和治安管理费,我可是耳垂头一遭触及。一个农民将一头猪卖到肉联企业再转卖到各大超市,何处出境检疫与消毒了?一头老实本分的猪,怎么能影响到社会治安,难道猪会吸毒、偷盗金库?
我们不禁要问,一头猪从喂养至流通再到超市的案板上,到底有多少种花样百出的收费项目呢?具体地说,农民提瓢养猪除了购买日渐价涨的饲料和建设必需的猪圈外,他们还有多少不得不上交的费用?生猪从农民手中进入流通领域后,屠宰肉联企业与商贩们,又不得不缴纳了哪些费用?这些费用的法律法规依据是什么,是哪些部门哪些人这么一路“名正言顺”地收取了养猪与贩猪者这么多年的固定费用?
“雁过拔毛”成了“猪过拔毛”。想想也是,有这么多双收费之手,猪肉不贵才怪。可以这样说,肉价上涨的一大部分“实货”,便这样落入了流通渠道里的商人与相关管理部门的手中了。真正落入养猪最前端的农民手中的利益,可谓是杯水车薪。记得陕西农民张养养曾亲口告诉在陕考察的温总理,养一头猪能赚300元左右。笔者在农村住过颇长的一段时间,知道当前农民养猪很难赚钱。现在,小麦、玉米、饲料、猪崽以及生猪检验检疫与治病等必不可少的费用都在一个劲地涨价,农民辛苦七八个月,一瓢瓢粮食喂肥一头猪,不亏本能赚几文散碎银两就不错了。
而处于中间环节的肉商和监管肉商的一些部门,却是涨价的利益丰收者。肉类的中间环节,完全可利用自己的市场资源优势,在风头看紧时,“打通监管关节、公关疏通路径”,变着戏法地从农民手中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牵走一头头生猪,甚至“囤猪”居奇,再制造局部生猪供应稀缺的假象而哄抬市价,从而获取暴利。在这张看似“公平涨价”的图谱前,叫苦不迭的是终端的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咧嘴偷笑的就是商人与少数“偷腥”的监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