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8月5日,在高房价卷动而起的基本物价指数狂扬之时,笔者读到两则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闻。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称,珠海近日公布了关于未来五年建设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其中包括,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全市将实施12年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免费教育;另讯,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称,明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8月5日《重庆晨报》)。
之所这两则新闻让人欣慰,源于当前“让穷者得到政策袒护,让任何择校无处寄生”的教育公平体系尚未搭建而成。珠海首先将教育机构出于本能或跟风迈向产业化赚钱之路给彻底堵死,将靠教育捞钱的欲望来了一个“一招封喉”,从小学至高中全路径由政府埋单,一律免费。政府这样的出招,可谓在当前中学教育政绩观与考评测试体系已部分扭曲的教育生态里,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
若相关部门对此予以足够的政策支持和面上推广,那么珠海这个首吃螃蟹者,必然会在中国“吃”出一片天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呈现出大兴免费教育之风的局面,这是中国之幸,公民之福。当前,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也不管是变通的联办和高中重点班、复读班,早就变了型,早就违规不公占用着国家教育资源,早就扭曲为有关部门大抒教育政绩观,用钱作诱“大掐”高中生源的圈钱工具。除了极少数几个“考霸”因之获利外,真正因当前考试之弊未除而伤及身心的,是一大群除了复读无路可寻的复读生。
当前,我们应看到的各级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是这样一番实景: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的统计公告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GDP的2.82%,与4%的基本要求比例间尚有较大落差,在全球120个国家中位于90名之后,是世界上教育政府投入最少的国家之一。一边是公共教育投资步子蹒跚,一边却是一些公共教育机构变着戏法圈钱。在这种求学者寡权的情形下,便造成公民教育堪负日显沉重。一份数字显示,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于教育类支出达1098元,比上年增长6.3%,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高达13.8%。这种公共教育发展迟缓与公民自身教育投入渐增的趋势,会酿制公民的民生维艰实境,甚至滋长“读书无用论”的可怕思潮。
所以,笔者建议,教育部在将禁止公办高中复读班之际,不妨将珠海这样的“治标之举”的所有前瞻性思维与政府韬略公告天下,并制定全局性规划予以推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迅速跟进中小学免费教育,没有条件的也可修正思维,创造条件。经济在突飞猛进地发展,GDP在一个劲地上蹿,何以投入立国之本的教育就一直步履蹒跚呢?在全国众多城市中,与珠海的经济发展持平的不是少数,我们的城市何不学学珠海,对那些自掘兴盛之墓,把教育当作取款机的目光短视者来个釜底抽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