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官上街捡烟头,捡起的只是“创卫”的面子

(2007-07-27 15:45:22)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今年是洛阳创卫力度最大的一年。各机关局委几乎以2/3的精力用于创卫。洛阳创卫办官员称,4月份是爱国卫生运动月,洛阳组织了20万人参与这一活动。洛阳的大街小巷都是戴红袖章的人在捡烟头,他们都是各机关单位和街道干部。甚至还出现了法官不判案而上街头捡烟头的现象;在国家爱卫办暗访组到达洛阳后,还传出当地派人跟踪暗访组的消息。(7月26日《新京报》)

 

发动群众捡烟头,把一座城市打扮得漂亮一些,清扫得体面一点,让市民心情舒畅一些,这样的创卫本意没错,但方式方法偏颇了。道理很简单,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原则就是社会中的人能各司其职,今天为了创卫,法官放下法槌去大街上躬身捡垃圾,那么谁来为百姓秉公断案?明天,若为了“迎检”,去掀起一场构建法制社会的运动,是不是会让所有的环卫工去做陪审员?如此,谁又来提帚扫街呢?

 

洛阳市这种全员突击创卫的一些做法,可谓是全国各地创卫工作的一个精彩剪影,它是对“上检下迎”这张官场图谱的一次贴切注释。一边是上面下来检查前,故意弄得轰轰烈烈、天摇地荡,生怕下面的迎检者不晓,一边是几十万大军突击上街,让“满地烟头堆积”的现象瞬间消失。这样便有陕西渭南市近日传出的“迎检丑闻”——关掉卫生不达标的所有店铺,公开披上一件形式主义的“新衣”。

 

这股歪风之所以频现,全部的因由在于,检查者与迎接者仿佛心知肚明,共同搭建着一种固定的“检查路径”,这种已然成为显规则式的“制度化”的面子运动,让拉窗关店、全员捡烟头、“一朝清洁六日脏”的忽悠行为可以名正言顺,让逆情悖理者可以畅行无障。显然,这样的一阵风式的创卫运动,除了打破一座城市的宁静之外,还有一些官员和市民脑中自觉和不自觉中又“种进”了新的虚假思维。

 

刨根问底后可知,从90年代开展全国性的创卫工作以来,负责创卫工作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卫生城市标准。毋须讳言,里面有一些硬杠杠都是脱离实际的,它们是由一些专家在空调房里拍脑袋而出的产品。即便里面有某些激励与保持城市恒久卫生的元素,但因其过分强调短期内高强度地创卫工作,导致大多数城市疲于奔命。这便有盯梢创卫暗访组的奇事出笼,这便有法官不断案而来扫大街的怪况出现。

 

可见,创卫工作及验收的提法本身就似乎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暴露于下面,根源在上面。26日这天新华社的一则电讯可窥其中端倪:目前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主管社团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初审工作取得成效。据统计,参加清理的65个国务院部门共有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115项,经甄别审核,建议撤销1701项,总撤销率为80.4%,此可为各地减负33亿元。

 

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应全面审查目前的创卫体系。既然是评比活动,首先就要考察其法律依据,再考量评比本身的成本和实效。如果事实证明它有需要价值,则可保留,否则应取消。其实,公共环境与人是一种恒久的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它决定了一地和谐、卫生的浓厚气氛的铸就,靠的不是一阵风式的迎检评比,而是公民社会的文明卫生素养的长期铸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