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中国的官员科学素质不如学生高”!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10在广州表示,他所进行的调查显示 ,中国国民科学素质普遍偏低,2001年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人口比例只有1.4%,2003年为1.98%,至今也不超过2%,与国外相差超过十倍。接近半数的中国公民相 信“求签”,约四分之一相信“星座预测”,五分之一相信“相面 ”等(7月11日《新快报》)。
看到此比例,相信有一点民族自尊心和时代责任感的中国人 ,一定会忧心如焚的。国民的科学创新现状原本就堪忧 ,而支撑这种窘局改变的动力的“国民科学素质”又是如此之低 ,与国外相差达10倍之远,那么,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任又该落到何人 的肩头?就拿经济较为发达的广州来说,每年政府投入科技宣传的经 费竟是区区20万元,可能还抵不过政府花钱去中央媒体做一次形象 宣传的费用。
笔者这里暂且撇开让国民科学素养不高诸多原因不说,单追溯一下 “官本位”对科学精神的侵蚀作用。当前,并非什么行业什么人物都 要理顺“嫁接行政关系”或捎尖脑袋去与行政级别勾连 ,而是在当今社会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环境里已难以摆下一张可以视行 政级别如草芥的“净心书案”矣!青年人才创新难以申请到项目 ,很多项目都是所长、处长通过行政方式成为负责人 ,青年科技者都在给他们打短工。
人生苦短,青年人创新的鼎盛期不长,当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在带 “处级、厅级、省级”的头衔的“长们”一次次浇灭后 ;当不当官不送礼,难以敲开科研项目的“潜规则”一次次折腾后 ;当他们目睹自己谋稻梁的大学校园和各楼科研所楼里 ,几十个教授为竞聘一个处级领导的喧哗场面时。或许 ,在这些年富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的脑海中回荡的便只剩下茫然失意 和无奈沮丧的悲情了。
我们应看到,给研究员挂上处级待遇,初看起来很荒谬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们普遍憎恨“官本们”余毒的今天 ,这样的挂钩甚至叫人揪心。但是,在当下,搞科研不当官的确不行 。如果不和行政级别挂钩的话,不仅是仅有的科研项目难以搞掂 ,而且,我国科技人员所面临的物质环境就更为可怜。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官员的各种“特权”不仅难见减损 ,反而还有增长之势。比如饱受非议的“廉政金”制度和官车改革 “车补”办法等,一边是口水汪洋,一边是“我补故我牛” 。这种掌握着权力的人涉嫌变相给自己谋私的作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既得利益群体。这个群体的物质和精神优越感,可以形成一种 “磁场文化”无情地吞噬着社会公平、创新、向上的所有动力元素。
为此,笔者建议,首先,我们应从打破社会固有的行政级别的某些特 殊性入手,还官大就意味着责任大、服务水平高的为官精神内核 ;再者,具体到科技宣传推广和创新领域,国家应尽快立法 ,保护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独立的科研环境,铲除阻碍科学精神的向上 的那层落后的土壤,保障科研工作者的生活、福利等 ,这样方能提升国民的科技创新热情。
“中国的官员科学素质不如学生高”!全国政协委员
看到此比例,相信有一点民族自尊心和时代责任感的中国人
笔者这里暂且撇开让国民科学素养不高诸多原因不说,单追溯一下 “官本位”对科学精神的侵蚀作用。当前,并非什么行业什么人物都
人生苦短,青年人创新的鼎盛期不长,当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在带
我们应看到,给研究员挂上处级待遇,初看起来很荒谬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行政官员的各种“特权”不仅难见减损
为此,笔者建议,首先,我们应从打破社会固有的行政级别的某些特
后一篇:重制医改需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