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时说 |
周明华
近日,河南洛阳西工街道办事处为灭蝇除害,公开承诺“打死一只苍蝇奖五毛钱”,辖区居民积极动手,两个小时就打死2000多只苍蝇,办事处也拿出1000多元现金予以兑换。这种方式的确促进了居民动手灭蝇的积极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炒作,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7月10日《河南商报》)。
动脑筋想办法,力促卫生工作,当然值得提倡,且爱国卫生工作也包括灭苍蝇。但笔者认为,这种发动群众“政府花钱买回”的灭蝇作法不妥。原因有二:一是这政府的钱不是说出就出的,理应征得纳税人同意;其二,以钱开路的灭蝇步伐永远没有苍蝇繁殖的速度快,作为一地街道办事处,尽快科学而恒久地营造居民公共卫生意识和搞好公共卫生才是分内之事。
先说兑奖款的出处问题。赏金在前,当地居民两小时就提着被打死的2000多只苍蝇前来兑奖,千元公共财政金瞬间支付而去。报道中未对这场“政府买苍蝇”的持续时间明示,然而,即便是灭蝇有奖活动只在这个热季有效,但群众所打死的苍蝇也一定不在少数,基层政府所支付的这笔公共财政金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如果洛阳其他辖区或河南其他市县,甚至其他省份手持打死的苍蝇前去兑奖,那么,我们靠什么去注入应付奖金的巨大缺口呢?
西工街办主任胡贵生解释说:“我们想不通过罚款就能把灭蝇工作推向深入的方法。后来大家一合计,觉得搞收购苍蝇活动,更容易调动市民灭蝇积极性,于是就付诸实施了”。真够悬的,这次需要支付财政金去买死苍蝇,仅仅是街道办几个人一“合计”便成了,那么这笔钱经过当地财政预算过吗?如果未经预算,那么这笔开支通过什么合法途径解决?辖区内的纳税人同意了吗?
再者,任何以钱开路的商业做法,往往只能在经营领域里发挥短期的效用,他会导致一地公共卫生的工作永远会依托于钞票惯力作用。一旦“钱途”看紧,被调动起来的公民卫生意识与积极性便会轰然溃堤,甚至居民的灭蝇步伐永远不及苍蝇繁殖的速度快。因为,一旦公民的卫生意识被不可一世的商业铜臭气息与侵蚀,那么,想重新回到一种天然的公民卫生自觉氛围中去,简直比登天还难。
公共环境与人是一种恒久的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这种天然的关系决定了一地和谐、卫生的浓厚气氛的铸就,靠的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商业炒作或奖金的人为驱使,而是政府、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与不懈的努力;居民的卫生意识的提高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短期犒劳,而是公民社会的人文素养的长期营造。如此,方能有洁净的环境出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