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应剥开“肉价上涨”的所有政策内因

(2007-07-09 16:34:10)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5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飙升,有些地方的升过了40%,且带动了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的上升。7月9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认为,全年CPI涨幅可能高于3%,肉价上涨的主因是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等粮食需求量大增所致。与此同时,各地传来了整顿肉价信息:日前兰州政府部门出台牛肉面限价令;成都市也表示,在必要时将对成都肉价进行限价处理。
    
肉价上涨,对富者而言,或许仅如九牛一毛,而对贫家来说,可谓雪上加霜。试想,数月前手持20元到肉摊上提回一块肉放进冰箱中,可以烹炒享用一周,而今却只够吃一顿,加之工资虽然被学者平均成“连续四年两位数上涨”,但对于城镇普通家庭,对于躬身田垄的农民,以及奔走他乡的农民工,和大多数住校大中学生来说,钱袋早就因CPI涨幅递增而日渐干瘪,哪有理由去巴望钱袋能连年“两位数鼓胀”呢。
    
生猪何以在短短数月中,由低调到高调,猪肉为什么如此逆百姓收入递增步子迟缓而失控价涨?请允许我罗列一排原因倒推路径:宰场没猪、空空如也-提着购猪款到养猪场收不到猪-农民养猪少或不养猪或养不起猪-农民买不起饲料,饲料厂空了-饲料价猛涨-饲料占六成原料是玉米-大宗玉米供应在东北,近半年来供应严重不足-受国际国内粮食政策影响,玉米价扬。
 
缘由被刨根于此似乎已渐趋明朗,肉价上涨的命脉出在玉米身上。即便我国一些地方遭遇过灾荒年,这10多年来我们也未曾听说过有“玉米短缺”的新闻,何以不到一年时间里,玉米竟成了肉价飙升的“祸根”?我们来看一份关于“粮改油”的权威资料,2005年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能源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133万吨,比2005年翻了一番。加工乙醇添加到汽油中给车辆提供动力的项目,是1998年起为消解陈化粮(主要成分是玉米)而启动的。
    
特别是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4.8亿国债资金,全国范围大建燃料乙醇企业,并免征5%的消费税和对生产者提供专项补贴,国家再以每吨7173元的丰厚价格包销。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玉米产销重地的东北,以及粮食大省的河南和安徽等地,便相继热火朝天地干起了大量吞吐玉米的燃料乙醇工程。我们完全可以设想,这一年超百万吨的燃料乙醇的产量,从生猪的嘴里夺走的陈化或并未陈化的玉米总量是何等之巨。据统计,去年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消耗玉米总量达到3159万吨,真正用于生猪饲料的玉米供应却有连年看紧的趋势。
 
所幸的是,日前有官员已紧急出来说话,要叫停“粮变油”项目,让燃料乙醇另选新策,强调以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不是中国的能源发展走向,是在与民争食。能意识到政策的偏失当然是进步,但修缮偏航的后续问题了非易事,比如已投入巨资的项目如何改进,如何确保这些项目在未找到新“主料”之时,在风头过后又重新与民争食,这应引起我们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