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时说 |
(以上是华尔兹舞的资料图)
周明华
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自今年9月1日起推行,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要跳校园集体舞,其中男女生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将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据悉,教育部将从本月起培训骨干舞蹈教师来教授集体舞,首先印制光盘发至各省,由各省举办培训班让中小学老师学习。( 6月3日《北京晨报》 )
教育部组织创编的《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自今年9月1日起推行,全国所有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要跳校园集体舞,其中男女生手拉手共跳的华尔兹将成为高中生的指定舞蹈。据悉,教育部将从本月起培训骨干舞蹈教师来教授集体舞,首先印制光盘发至各省,由各省举办培训班让中小学老师学习。( 6月3日《北京晨报》 )
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已成为国人的焦虑共识,让中国孩子的体育与智育同步行进在一种理性与科学的路径上,也一直是有识之士多年来的呼吁话题。而集体舞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身心活力,提升其交际素养,对培养孩子的审美旨趣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我们采取行政指令式的推进路径,规定每天必须舞蹈,显然就有重蹈“课间操”类校园体操成为摆设的宿命。
原因至少有二:其一,两年一变的运动式校园集体舞,仍未跳出“不以学生为本”怪圈;其二,对由此产生的“舞蹈成本”未予廓清,有再向百姓“上学贵”伤口撒盐之嫌。先说这个全国一刀切的“舞蹈”里的疲沓思维。教育是啥,是一种怡悦心智和陶冶性情的过程,这就决定任何教育理念、方式及策略,都须有孩子的欣然“笑纳”为本。如此整齐划一的舞蹈孩子们赏脸吗?从西洋舶进的华尔兹真的就是高中生们心中的审美对象?中西部学生与东部学生,汉族孩子与少数民族孩子等,他们间的习俗指归是否相同?
这些,我们的创编人员调研过没有,问卷过没有?如果这七个校园集体舞蹈,没有在不同的区域的校园里经过民意的充分“淘沙”,只是在诸如首都一类特大城市里进行短暂试点,或者根本就来不及试点。就这样信心满满地抛出“全国学生舞一片”的红头文件,那么,校园集体舞未来的结局,很可能就是今天全国各中小学课间广播体操的悲情命运,它们将一起成为一种名存实亡的纸糊规定。
再说“光盘”与培训问题。又要卖全国统一的教学光盘,又是专职的舞蹈教师,又要办全国统一的培训班,且还是两年换一次,这些“硬件投入”无疑又是一个天文数字。比如,光盘、舞蹈服装、舞鞋、音响、教师费、场地费、管理费等,该不会又是将手伸向孩子们的家长吧?不伸向家长,那会伸向谁呢?该行政指令中未予明示。如果真是向家长们加收舞蹈成本费,那么,便会出现这样一番严禁乱收费的尴尬景致:这边减负2两,那边加重1斤!
事实上,中国的孩子紧缺不是什么培养有审美旨趣的舞蹈,他们最需要的是,尽快回归愉快学习的阳光教室里,是应试重负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制度性减压,是每天的课间操和体育课不被必考课目们粗暴地挤占而去。从而使更多的中国孩子有一副心智体健康的身坯,使孩子额头下别过早地挂上一幅深度的近视眼镜,使他们尽快地学会以公民意识、创新意识、人文意识去牵挂和思考苍生社会。
前一篇:男生裸奔是对应试教育的无声抗议!
后一篇:“城管牌冰柜”折射出公权自肥弊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