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时说 |
(裸奔在南京街头上的即将高考的男生)
周明华
一年一度之“中华第一考”的高考即将来临,31日下午,一名男生突然在南京新庄大街附近脱光衣服,泰然自若地一路疾步“裸奔”大约3公里,一直跑到红山路时,被闻讯赶来的民警及附近市民拦住,热心市民递上一件衣服给其穿上。“裸奔”者只有18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最近学习压力比较大,想“释放”一下。(6月2日《半岛都市报》)
一年一度之“中华第一考”的高考即将来临,31日下午,一名男生突然在南京新庄大街附近脱光衣服,泰然自若地一路疾步“裸奔”大约3公里,一直跑到红山路时,被闻讯赶来的民警及附近市民拦住,热心市民递上一件衣服给其穿上。“裸奔”者只有18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最近学习压力比较大,想“释放”一下。(6月2日《半岛都市报》)
我注意到,一些评论者将该男生的“裸奔”行为,比喻成一头莽撞的公牛突然间闯碎了磁器店,有人认为他的行为是胡闹,甚至建议以当众猥亵妇女的行为将其拘留,不能因其高考就将其释放,高考不能成为逃避法律惩戒的挡箭牌。在我看来,即便我们需要考虑我国的公德习俗,也不应硬将公民单个的“裸奔”行为定性为违法。连美国哈佛大学,不久前也传出有200多人当众裸奔的消息,何况裸奔在南京街头的孩子还是一名学生。
这是一个刚刚迈向成年的中国小公民的一种表达情绪、释放身上重负的一种自由表达。我从照片上男孩瘦瘦的侧影望去,体味到的是,男孩所传递出是一种无奈而孤单的抗争。因为,当他试着用头撞树时,自己额头突间出现了一个大包,也未能消解他心中的重压,他叛逆地甩掉身上的所有衣裳,狂奔3公里后,有一种短暂的淋漓尽致之感,似乎忘记了“10年寒窗、孩童无悦”的所有记忆。毋庸讳言,诸如“裸奔释放高考重压”在中国又何止是个案,孩子们年轻的心在题海中,几乎到了无以自拔的境地。
颇长一段时间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冰冷舞动下,在应试教育地召唤下,中国孩子几乎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从小学起,家长就让他们瞄准将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孩子的周围环绕着一大堆诸如“择校、补习、解题、家教、奥赛,特长”等难题,而死背英语单词几乎可以涵盖孩子的整个学习期。当跨进中学校门时,孩子们几乎没有伸懒腰的机会,因为更大的重负即将来临。天未亮他们奔波到校,天黑时他们拖着疲乏的柔弱的身子回家——想倒头入睡吗?不行,还有一堆接一堆的加强训练题在书桌旁张牙舞爪地望着自己。
诚如有的学者所言,如今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包身工,在家里是作业的包身工;眼镜戴得越来越低龄,背梁累得越来越弯曲。在这样的情形下,教育的功能被部分扭曲。学校水平的高低、学生能力的强弱,教育政绩的优劣,都拿一次高考的分数作砝码——而天平的另一头却是孩子的个性受到压制,灵性和创新觉悟也一点点地被研磨掉,最终泯灭的是他们的自信。
所以,我们应从这名“裸奔男孩”的无奈背影中,读出我们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种种掣肘孩子们自由、灵动、健康成长的环境之疲。不管有涉素质教育的文件如何汗牛充栋,而“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人才评价体系仍然固若金汤,高考这根魔咒般的指挥棒,仍可以一路敲打着“应试教育”的额头紧随其后。我们的孩子需要强健的身体和锐意的思维;而非一台台仅会考试的冷漠机器和他们身体素质的一年年下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