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更多领导能言“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我”

(2007-04-06 19:23:22)
分类: 杂文杂音

周明华

在读者与观众的记忆中,一地主要领导的活动,一直是一地报纸的头报显要位置,一直是电视本地新闻的头条重要位置播出;而一些大众媒体似乎也囿于这样思维,首先思考的就是今天是否有领导的活动,如何辟出头版头条,如何腾出头条播报时间等。这仿制已成为一条报道地方时政要闻的思维路径与一种行为习惯。

近日,这种习惯在重庆有望被打破。据2007年4月3日《中国青年报》消息,在重庆市委书记汪洋的特别动议下,该市去年底出台一份专门文件强调,“要腾出大量头条的版面和时段用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报道”;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的常规性事务活动,只在《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不超过千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等。据悉,在作出这份文件规定的批示后,汪洋说,这不是短期行为,“让读者都习惯到二版来找汪洋!”

好一个“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汪洋”,这可谓是大众媒介领域里吹来一缕和谐新风,正如有网民在此则新闻后的跟贴评论所说的那样:“领导退居二版,草根百姓舒缓”;“重庆挪一小步,媒体迈一大步”。是的,只要有领导跨出了如此“让版”的坚实一步,就必然会带动社会进步意识的回归与觉醒。如果有更多的地方领导主动“让版于民”,提醒读者“到二版找我”,并有更细化的制度保障上述“通知”不会打白条,使其充分兑现,那么,我们的媒体必然会紧系民生,时时共脉民间欢欣与疾苦之声。

因为,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或敢不敢于去挑明这样一层窗户纸,以往一些党政报刊,甚至包括市场化的报纸在内,一地领导的活动,尽管是事务性的常规公务行为,却占据了一版之显要区位,即便不是头条也要拔得“报眼”的头筹位置。或许一地主要领导压根儿就没有强调过自己这次“调研活动”,就一定要挤走当地民生社会新闻,然而,或许是长期形成的稿件主次安排的某种意识起作用,便让习惯性地将领导们一次次“推上”一版,安排在电视的首次出现,这愈来愈成为地当传媒心理中的一种“既定文化”趋向,谁也不愿去寻求一条思维变革的路径。

于此,在大照片,长文字,黑粗标题的强力拉动下,大量的读者似乎对这样的内容并不挂心,也不愿在当地领导活动性新闻上停留太多时间,这不是读者阅读情绪的主观抵触,而是这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透着官样的冗长的要闻报道文章,对于草根民众来说,“有用、能用、久用”的信息实在太少。而那些群众最关心、最鲜活、最贴近、最可用的民生与街巷新闻,往往就是因为头条的大量占用,才不得不孤独地被挤到二版或三版,或者,才不得不除去细节、删走枝叶,被压缩成一块没有灵动之气的“小饼干”居于一版的角落位置。

实际上,一个地方的领导,一个社会的行政服务指归,与一地群众的公共民生利益在根本上不应存在鸿沟,它们所追求的方向和所谋取的价值是一致的。于此,当地出现了某种社会、科技、文化、民生的某一方面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政策时,作为大众媒体理应及时跟进去全力表达,并“淘出”其中与民共脉心声的舆论导向来;而恰在此时,领导的并非全局性重要活动的新闻也伴之出现,作为媒体与主管媒体的相关部门,就要有这种意识与理念去判断,让“草根新闻”大踏步跨上一版的头条位置,让领导的数百字活动的小新闻到二版或三版去出现。这样的求变,实则是领导的公仆意识在群众心中的真实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新闻价值”面前理应人人平等。

当然,我们尚需看到,要充分剔除大众传媒脑中的这种无原则服从与听话的习惯意识,还稍显困难;媒体自身的社会责任与苍生情怀的铸就,亟待媒体中人的进一步加强;在现有的媒价管理思维与模式的语境下,媒体的自醒与自觉式地去“争回头条”的热情培养与制度保障依然还停留在浅表层。如何将“头条变革”实现从领导的开明让版过渡到制度性进化,似乎愈显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