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能源难题不能只想到去掏百姓腰包

(2006-12-14 20:07:13)

  周明华

  受2005年国家调整上游天然气价格的影响,北京市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正在酝酿之中。13日,北京发改委公布了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方案,拟将居民生活用气价格由1.90元/立方米调整为2.05元/立方米,上调0.15元/立方米。据悉,市发改委已于12月1日将市燃气集团提交的气价申请送达听证代表手中,并将于本月22日召开听证会听取意见。(12月14日《北京娱乐信报》)

  即便报道中说了,这个北京天然气用户月均即将多支出2.7元的涨价方案,还得被推上“PK”台,还需经过听证代表的多方博弈。但恕我直言,设在最后一道关口的这个“PK”台只是一个“稻草人”罢了。因为,各行各业的“听取涨声一片”,听证会约等于“涨价会”,听证会上的“意外之声”、“激辩之语”很快被“涨价潮”追赶成过眼烟云。

  这从网友对听证会的最初翘首到而今的冷嘲热讽便可窥一斑,有网友留言道:“拜托,别开听证会了,要涨就涨吧”。网友的无奈更是一种悲意地呐喊,因为开一个听证会除了要糟蹋纳税人的不菲的钱财外,还非常尴尬地从社会心理上再一次去伤害他们。不可再生的能源紧张,不俯身去倾听民意,一门心思地去与国际接轨也罢,但犯不着将涨价这盅“生米”煮成“熟饭”后,再貌似恤民地将“熟饭”端到听证会上作样子、走过场。不用说,这样“心理伤害”比“突如其来”的涨价还让百姓揪心。

   所以,我怎么看北京这次“价涨听证会”都像是一些人娴熟运用“市场心理学”的过程。11月初,由于与相关国家的供气协定谈得不欢,有媒体报道称天然气价将上扬,一时举国哗然、众议哓哓,百姓在收入几年不动甚至还在下滑的境况下,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几天后,上边有人放下话来:那系假新闻,为了广大百姓利益,天然气绝对不涨。于是百姓长舒口气,放下心来,连声笑曰:虚惊一场!

       孰料话音刚过,一月时间不到,作为全国物价“风向标”的北京,突然间传来“货真价实”的价涨消息,且人家的涨价方案酝酿已久,听证代表早已核定,听证会定死了就在22日。咋啦?这回不是假新闻了,在这个冬夜的深处,百姓家门的一角,天然气价上提的脚步是拽将不住矣!剩下的那场“光明磊落”的听证会,只不过是百姓眼前闪现的一道彩虹,转眼间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

   我们再来看同一天《上海证券报》上的一则报道,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表明:9月、10月和11月份的CPI分别同比上涨了1.5%、1.4%和1.9%。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本正在上升。百姓民生重负,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之大忌。牵涉国计民生,有关部门理应穷尽所有的办法后再说提价。如果每次解决民生难题的方向都是去掏百姓原本就干瘪的腰包,那百姓对公共事业守护者的信任就会打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