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这几天有关党政机关如何刹住公款吃喝风再次成为为热门议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17日强调要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工作,廉洁从政,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而国务院日前召开会议研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将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以利于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一提到公款吃喝,除了少数大嘴抹油吃喝上瘾的贪吃贪占的官员,国人无不摇头扼腕。甚至有人愤然曰:“最不值钱的就是吃喝公款,治公款吃喝‘疫病’比抗非典难”;“蜀道之难,难于追回吃喝公款”。公务接待费这个已然“四面漏油”的筐,究竟漏掉了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近几年来一直没能读到一个权威数字。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公款吃喝、迎来送往这股歪风,正恣意地向下拽扯着行政机关在百姓心中之公信力,少数公款贪吃成性者的灵魂甚至早已出窍。这向坊间百姓传递出一种普遍感觉,这个公款吃喝额一定是个天文数字。去年一份资料称,全国一年公款吃喝掉2000亿以上,相当于“啖掉”了一个三峡工程,可以解决300万儿童的失学问题。
再来看今年8月国家信息中心的数字,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3700亿。尽管它未得到权威者的确认,但2000亿与3700亿两相“剧变映照”,我们便能感受此“筐”中的巨大伸缩度。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公款吃喝的生态现实已局部恶化。用不着太在意,或许就在我们周边实际来感受,便会认为公款接待支出额是惊人的。
我们可从一些“小点”上窥其“大貌”:长春一饭店酒楼印于大门外的“铭记”曰:“小店需公款吃喝,热烈欢迎各级公仆到此与民同乐……满腹油水与满嘴道德并不矛盾”;湖北襄樊财政局、老河口市财政局曾披露,2000年老河口市行政招待费竟达1980万元,占当地财政支出的约20%……可以说,豪华酒店,高档奢酒,天价盛宴,声娱醉乐,无处不曳动一些官员的身影。
当今公款吃喝风泛滥,中央及各地并非未管,关于“禁喝文件”如叠一块儿,也许已如一座小山。而令人遗憾的是,你出你通知,我抹我的油嘴。这样来看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欲以“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来刹公款吃喝歪风,依然还有“锋不利,箭亦钝”之虑。试想,就连那些每年都经过了财政预算,并在“两会”上宣读过的财政预算大单,都仍有“漏监者”,这里再挤进来一个新的“活跃分子”,会不会让原本堪负的财政监督雪上加霜呢?
我们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不管是哪级官员,下来督查工作,都规定不准上接下迎。你来检查工作,用不着提前招呼,这是你之职责,来就来,去就去,我工作照旧,隍论“接风洗尘”?而我们不知从何时起,上级官员一到,必定是前呼后拥;开会听汇报,散会进酒楼,临走时车屁股后面还要卷走“地方风味”。
可见,欲以公务招待费纳入财政监督,还治不了本。依然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号准病源要脉。要根治此病,须彻底打破“上接下迎、餐桌公务”的政务歪风体制。既然难以监管公款吃喝,那何不来个除却少数必要的国务招待外,都来个一举除掉“餐桌公务”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