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陨落多少生命方能敲响失败教改的丧钟?

(2006-06-23 19:13:29)
分类: 杂文杂音

   周明华

   紧张的高考终于结束了,山西太谷一中理科考生陈力(化名)估出600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陈力的父亲———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岁的陈东生(化名)服剧毒农药自杀。在医院抢救时,陈力几次追问父亲为何要这样,陈东生说,自己对不起儿子,不配做父亲。陈东生的亲人和乡邻都称,他是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才走上绝路的。(6月23日《山西晚报》)

  请首先允许我为这名苦命的父亲和同样苦难的中国教育体制默哀几分钟。一个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老实本分的农民,一个上有老母老父下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的壮年农家汉子,如果还有哪怕是一丝挽救家庭危局的希望,我想他都不会这样悲怆地走上人生绝路的。

  一年复一年,每到高考后,总会有这样类似的人间惨剧在一幕幕地上演,总会有一条条无辜中国公民的生命在孤单的为失败教改埋单。什么“父亲为供儿上大学每天工作18小时在中秋节猝死”;什么“劳作母亲为凑齐女儿念大学的学费累死猪圈旁”;什么“为偿还读大学的儿子所欠下的万元学费,55岁的人力三轮车夫吴存仁累死在车上”……然而这些惨剧并未唤起各级教育主管者们的心灵和制度性觉醒。

      这便有,拯救这名父亲于精神煎熬的教育体制性关爱和社会扶弱之手,始终没能伸至他的身前,孩子估出600分的高分,没有成为一家人之喜,反倒成了陈东生绝望。在这样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光景下,这名悲伤的父亲,只能用自己的双肩去独扛。

  不仅如此,一些教育主管者们还在一如既往地为失败教改寻找着一块又一块的遮羞布,及至为自己树大政绩,歌教改成功论;依然还在漠视着一些大学背弃“科学意识”“大学精神”的内核,在扩建、扩张、扩收——某大学新校区占地可以超过1000亩(是哈佛大学的数倍),楼高可以真接摩天!

  事实是,现在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贵族式教育,不仅如此,一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有向贵族式教育一步步滑进的危险。贫穷越来越成为不受教育,或者说只受低等教育的代名词,甚至成为一种公民与生俱来的“天然罪过”。我想,这是中国农民的悲哀,更是教育部门为民“守夜”失职的悲哀。

  教育改革是否失败。实际上从当今高校教育的现状就可窥一斑。名牌大学就快成为权贵者的“消费场所”,甚至“贫困世袭”还因教育不公而开始扩延……无疑,中国的教育问题需要全方位正视,需要勇气重新审读。而山西“父亲之死”,但愿能成为敲响失败教改的最后一记丧钟

  因为,国人再也被教育不公拖不起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