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广东东莞市横沥镇政府日前出台奖教奖学方案,对在高考、中考及小学毕业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重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横沥中学就读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将获得50万元重奖。此举旨在全面提升该镇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通过奖优秀、树典型、学先进、扬正气,激励全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教育和学习中。(6月17《新闻晨报》)
俗话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么,50万重金的刺激下会有努力拼搏的“学夫”吗?我看很悬!虽然,我们目前还不知道这笔奖教奖学的重金的来源是财政拨款还是财政计划外运转的社会募捐;虽然,要刺激早就富裕起来的东莞居民重视教育,或许只有“银弹刺激”来得快捷;虽然,横沥镇政府这样的奖学举措比那些只知收钱私分的不法行为好上数倍。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样的重奖不妥。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其一,这种“银弹政策”的举措,是再往原本就日显乱象的“教改”伤口上撒上一把椒盐。因为不管考生考上哪所高校,他们都是在积累知识,行走在求学的路上,他们还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鼓励学生可以走其他的路径,比如精神奖励,用金钱来重奖只会形成一种不良的金钱万能的没落世风。
众多学生被社会上的这一层铜臭气息所围困,就会完全失去常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观偏失后,我们的社会不但不会培养教育出更多新时代所需的有用创新人才,反而会造就更多的马加爵式的悲剧性人物。其根源在于,我们社会营造的始终不是一种正确面对求学,把所有大学生纳入到普通人群,理性分析学科的实用性,不盲目追求升学率的正常的和谐人文气氛。
再者,这样的行为是一种追求面子工程的畸型政绩观。作为肩负为百姓创取公共利益或守护责任的政府机关,善待和敬畏手中纳税人的每一笔款项,理应成为一种行为常态和从政理念。自己所辖的地方,有没有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即便没有,可不可以向广东乃至全国其他贫困山区的孩子“雪中送炭”呢?这样,不仅剔除了一些“面子工程”的浮躁心态,也抛弃那些锦上添花式的娇情行为。
另外,这样的重奖只会进一步掘出更大的一条教育鸿沟。我们知道,并非清华和北大的所有课程都是在全国领先的,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横沥镇政府的这钟“银弹政策”不仅加重了不良风气的恣意,也用“金钱价值”去否认了清华、北大以外的学校的教学环境。客观上,这是对其它高校的价值贬低,并助涨少数大学“掐尖”行为和生源大战的恶性竞争,最终撕毁的就是我们社会的教育公平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