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晨,她何以从满身是血的恩人身旁离去?

(2006-05-04 16:56:28)
分类: 时评时说

     周明华

     2日凌晨的重庆街头,付出了被捅成脾破裂、肝挫伤的代价,25岁复员军人曹毅从歹徒刀下救出了年轻女大学生赵明(化名)。歹徒行凶逃离,赵明竟把手捂着往外流血之伤口的救命恩人扔在现场离去。事发地对面阳台上有人发现了曹毅,才将曹送至医院。曹毅的女友说,自从曹毅被送到医院后,治疗的费用全由两人为数不多的积蓄来负担。(5月4日《重庆晨报》)

       显然,这名正就读于四川某高校的来重庆会男友的在校女大学生,是曹毅循救命呼声而动的见义勇为的直接受益者,在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持刀歹徒的不法侵害时,是曹毅一声断喝“哪个?在干啥子!”,和一脚把公厕门踹开后以自己被刺倒的血肉之躯制止了歹徒的施暴行为。那么,赵明对见义勇为的曹毅就有实施救助的责任。

       在如此寂静的清晨,在满身是血的英雄还倒在地上呻吟之时,被救者却扔下恩人不管,将勇士“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正义精神引向反面——见死不救。这的确让救命者感到无助而心寒,即便她打个电话报警,也可以为救命者的生命免遭死神威胁赢得宝贵的时间。或许是苍天有眼,幸好事发地对面阳台上有百姓发现了这一幕。我们无法想像,要是当天对面的市民未被惊醒,曹毅的命运又将是何等凄凉?

    当代大学生是肩负着时代命运的弄潮儿,是热情和勇于登攀的形象使者。可今天,赵明在恩人倒下之时,立即扶他去疗伤的情感都没有了吗?是的,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迎着歹徒冲上前的决心和勇气,可总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这个做人的基本底线吧?如果连这条底线都可以丢弃,那么,10年寒窗还能守住一条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或许有人会将赵明对英雄的这种冷漠看作是极端个案,然而,我却一天天真切地感受到当代教育中感恩和正义情怀的缺失。与死神赛跑,将恩人送往医院,协助警方擒获歹徒,这样的启码的是非正义精神,为何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特别是在传统东方柔美、温婉善良的女大学生心中“水土流失”呢?这反映出“感恩意识”还漂游在我们教育理念构建体系中的“盲区”。

   再者,一些地方或是将正义写入政府规划,或是专门印发红头文件在大力宏扬见义勇为的城市精神,或是高官一次次痛斥“见死不救,冷漠行政”。但是,在正义行为发生时,英雄涌现时,我们却总是看到一双双善待英雄的“政府脚步”迈得依然如铅般沉重。在此时,不管是网友还是百姓,读罢如此频现的新闻后,只能沮丧和将所有的郁闷和不满发泄到这名女大学生身上,将她放到道德的十字架上无情地拷问。

   其实,被拽上十字架上拷问的还有我们社会正义铸就的疲沓体系。拿曹毅来说,既然现在有对面阳台上的目击证人和被救者赵明亲身说法,我们政府的为见义勇者心灵和肉体疗伤的善后机制,为何就不能全速跟进,让曹毅不会因救命流血再流泪,自掏腰包去为见义勇为埋单呢?

 

 

 

新闻链接:

http://news.sina.com.cn/s/2006-05-04/0242977635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