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上周末,上海师范大学的全体女教师都收到了一份名为“绿叶行动”的倡议书,教师的衣着打扮成为了女教师们承诺的重点:杜绝穿超短裙,吊带衫、露脐装、无袖上衣等“局部暴露”的服饰进课堂。消息一传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师穿着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老师穿超短裙是入时的表现,也无不可;反对者则说,老师应穿着得体,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4月29日《新闻午报》)
不准女教师穿超短裙站上三尺讲台!上师大这样的行政指令我“至今已觉不新鲜”。记得北京东城区教委去年就制定过类似的《礼仪规范》,非常细致地规定过女教师不准穿吊带装、露脐装等进教室。其实,让人啧啧称奇的不是这样的行政规范的内容本身,而是原本属于个人职业形象的启码的外在要求,咋就一次次沦落到要通过别人的行政手段来强力约束的地步?
有人曾拿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的中国人看到人家露着胳膊就联想到大腿,联想到大腿就联想到性,联想到性就意淫”来为穿着暴露的女教师们叫屈;也有人称这样裸露的着装潮流是“西化”惹的祸。言外之意是,不应禁止女教师穿超短裙进课堂,因为女教师也是爱“靓”的女人,怎么穿和穿什么,似乎与教书育人没啥关系,代表不了什么;甚至还给出台这种行政命令的人,扣上一顶鲁迅笔下的“不健康的心理”的“意识帽子”。
一句话,认为这样的规定是不健康心理所孳生出来的“制度怪胎”。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西化”不是筐,什么都往里装。在美国的学校当教师,特别是大学老师,只要是挟着教案进课堂,不管男女经常是西装或衬衣,且会配戴上整齐的领带。当然,平时,教师的衣服倒是挺随便的。被我们误读的所谓以“露”为悦的美国的女教师们,她们这样的个人职业形象的着装觉悟,并非来源于外加的行政措施。他们的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制度史册上,寻不到一条关于“不准穿超短裙上讲台”的笔录。
我们知道,服装是一种文化,流行的东西并不代表文明与智慧,有时还裹挟着颓废的情调。教师特别是作为培养新一代人民教师的女教师,因其知识女性的身份,她无须穿金戴银或暴露肉体来彰显自己的独特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淡淡装,天然样”则满有过人份量。这样的美,是一种内在与外表充分沟通的浑然天成的智识之美。无疑,她们在讲台上的美丽言行,对台下求知的学子来说定然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反之,教师以奇装异服在课堂上亮相,这对正处青春懵懂期的青少年来说,即便其主观上并非故意,但客观上就是对孩子们的求知注意力的扰乱。这种过分的打扮,或许是对自己的业绩和形象缺乏信心,惟恐被人小瞧,才一“短”惊人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