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长高强
□周明华
在18日召开的“中国医院协会报告会”上,卫生部长高强分析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六大原因,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2月20日《每日新报》)
说实话,高部长这次分析百姓看病难的病因虽然很全面也很客观,但我已双眼麻木、“审丑疲劳”矣!高强不仅是分析原因,就是痛斥甚至怒斥公立医院不“公”就有多次:去年3月初,他怒斥:“虚高医药价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4月底,他在全国医院管理年会上痛斥医院不该向百姓“攥利”;8月初,他又斥责一些医院盲目追求高收入,致医药费猛涨百姓就医难……
高强“析因”也好,痛斥也罢,是源于当前我国医改的步子已迈至十字关口。这方面的实例颇多,诸如备受国人垂注的哈尔滨和深圳的两起天价医疗费事件;诸如2月18日新华社报道的广东新会区人民医院,在院长方机的带头腐败下,全院200名医生中竟有140多人堕入了“回扣漩涡”。方机开的是药代表送的豪车,住的是药商送的两套豪华别墅。
说医改已跨至关键端口,是源于社会医卫体制构建的乱象。诚如高强所称,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变少,百姓所支出的就变多,这便有全国近五成百姓看病难;如果要往回改,国家出大头,百姓出小头,势必首先得承认10年医改的失败。然而,要推翻当时的决策思想体系,确为中国行政传统意识中的大忌。卫生部门曾公开反对“医改失败论” ,便是佐证。
对肩负医改航向的决策者来说,可以绕过尴尬的“十字路口”于不顾,可以用杯水车薪的“平价医院”来救急;但对抱着痛肚看不起病的百姓来说,这样的“医改徘徊”无疑是残酷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行政机关是维护百姓利益的机器,那么对公民生命的守护,理应是这台机器最大的也是终极的职责。百姓看病日艰,这是极不正常的。
更为不正常的是,既然认识到医改导航上的迷惘,认识到公民生命再也久拖不起的急迫现实,我们却依然难以听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听到一声响过一声的痛斥和原因解析。诚然,我们知道,百姓看病难是一种综合性病症,甚至已深入我们社会公共卫生机制的肌体中。
但捉“鬼”还需懂“鬼”人。如果我们的医改决策部门依然抱着“一阵风声、一顿痛斥、一番解析”就想草草收兵,就欲将这枚烫手山芋踢给“社会合力”,无疑,诸如“高调痛斥、低调痛改”的行政宿命就必然还会承接下去,甚至像失败医改一样一拖又是10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