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正在翘首以待哈医大二院之“天价医药费”事件真相尽快水落石出之时;当笔者正在纳闷近几天,全国各大传媒于此的热情陡然离奇降温,是否有一双无形之手在背后操盘?欲让“天价事件”虎头蛇尾之时。首善之都的北京,又传来惊人消息:
据12月15日《新京报》报道,13日9时30分许,寒冷的北京同仁医院急诊走廊,来京找工作的37岁齐齐哈尔人王建民因无钱治病,在呼喊着“好疼、救命啊——”的声音中孤独地死去。该医院急诊科王主任称,之前为王建民检查发现其没有生命危险,医院不便给患者垫钱。据知情人称,12日晚7时,王躺在急诊楼厕所门口的担架车上大口大口吐黑血,走廊墙壁上到处布满了血点。
王建民是11日第一次被120送进同仁医院的,因他腰无半文,被打了一剂价值1.8元的止痛针后,不得不离开医院,又回到了北京站候车室的“家”里。12日23时50分王因仍“呕血”,再回医院,可是到13日死时的9小时里,除了厕所门外王建民一声哀过一声的呼叫划过寒冷的急诊楼走廊外,除了他手捂肚子在担架上拼命地翻滚和呕血外,他的眼前看不到一双白衣天使伸过来的生命之手。
一个中国公民的生命,就在众多医生的眼前活生生地死去!这就是名满全国响誉世界的同仁医院吗?“同”何在?“仁”何有?看了这样的报道让人心碎!此时,我眼前浮现出那一群又一群奔走在全国各地,去为一家几口添加几文零用钱而外出打工的农民兄弟。他们要是像王建民这样,生病异乡,痛倒在离急救室仅10米之遥的地板上无助地哀鸣时,白衣天使是不是又会发问:“有钱吗?没钱走人!”
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这是又一条无辜的中国公民的生命在为失败医改买单。不管哈医大二院在“天价医药费”后的如何“复原病历”,如何挖空心思要洗白黑幕;不管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对“失败医改”如何讳莫如深,甚至反对“医改失败论”,并提出“不争论”的怪谈。百姓看病贵,医卫职业道德群体性溃堤,社会民意积重难返就是雷击不掉的客观明证。
此时,我自然联想到最近看到的一则关于德国医生的报道,一名皮肤科医生因在餐厅吃饭时没有对一个邻座的心脏突发病人进行救治(原因是这医生不擅长心脏病救治,只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最终被吊销行医执照。而同样的情况如发生在我国,医生就连打个急救电话都可能是奢望,他也许转身走开。追究起来,皮肤医生双手一摊:我不懂心脏病救治呀?甚至有人来追究都是奢侈。当然,终身禁医,这样的狠招不会发生。
我想,德国这个医生受到重惩后,不觉得冤,他们国家制定过医生救死扶伤的专门法律,并将“无条件救命”早就种植于心。在生命需要及时抢救面前,任何医生无话可说,稍有怠慢,白大褂就得脱下,这已形成了一种社会医卫法律道德文化的常态;反观我国,除了一切向“钱”看的风潮疯狂地侵蚀医卫肌体外,医生的职业操守正在惊人地滑坡。
是到了该重新构建我们社会医卫道德体系,重新全盘审读我们的新医改草案里的未尽事宜的时候了!无疑,哈医大二院“天价医药费事件”和“北京同仁医院事件”便有其标本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