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诗与通感(之二)

(2009-07-22 23:31:34)
标签:

诗歌

通感

文化

分类: 诗谈文谈

现代诗与通感(之二)

姜诗元

二、比喻通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越来越强,形象思维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诗人们对通感的运用已不满足予自然形态,不满足于具体感觉领域内五官感受的直接交流。诗人为了要在感觉的整体性上用更形象的方式去感知客观存在,抒发主观感情,就出现了在一般通感的基础上运用比喻的手法。比喻通感与一般通感不同的是它具有比喻的形象性,但与一般的比喻相比,内涵更丰富,更具有广阔的联想空间和纵深感。

    我把多年的思想结晶     

    烧铸成一块红砖

    深深镶补在            

    烽火台的残堞中间…

                             ——刘国萍《登长城烽火台》

    抽象的“思想结晶”成了具体的“一块红砖”,这个比喻之所以能成立,就是由于通感起了作用,通感就象一座思维的桥梁把抽象和具象连作一体,从而变逻辑上的不合理为艺术上的合理。思想烧成了红砖,说明了思想的坚定、积极、火热。这种“红砖”“镶补”在象征古老祖国的古长城的烽火台的残堞中间,也就形象而深划地表达了诗人要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自己的一切去执着地装点我们辉煌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修补我们因为历史的浩劫而满是创伤(残堞)的祖国。表现了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我的记忆

    是樵夫砍下的一丛荆棘

                  一一傅民印《记忆》

    在“我”的自我感觉中,记忆仿佛长满了芒刺,稍一触动就扎痛了自己的心灵。用“荆棘”这具有实体形象的事物来形容抽象的“记忆”,这样的通感就带有比喻性。是在通感的基础上运用比喻。是的,被历史事件戕害过的这一代青年。谁没有一段流泪的记忆呢?每个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总会因为有许多错误和不幸重压心头,令人悔恨后怕而又痛心疾首。

    记得还有这样的两句诗:

         痛苦一条道路般长的阴影

         幸福一张被揉皱了的纸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痛苦”“幸福。属于内部感觉器官(大脑)产生的感觉,是无形的,而“阴影”“纸牌”则是外部感觉器官(五官)产生的感觉,带有颜色和形体。这样的比喻离开了通感这个前提是不能成立的。这两句的意思是,痛苦象阴影似地伴随着整个人生的道路;幸福常常只是被人们玩弄的纸牌使人麻木,忘却忧烦,但“牌戏”却又是那样短暂易逝。

    还有田奇的“望着我,谁的灵魂化作你的翅膀?”周涛的“高远和辽阔两片嘴唇”,“一切的繁华和喧闹,都似潮水退了岸”等等都属于比喻通感。

    为什么说比喻痛感比单一的通感或单一的比喻更具艺术魅力呢?我们知道,艺术效果首先是诉诸于欣赏者的直观感觉,好的艺术作品必须用形象化的方法集中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使欣赏者产生包括美感在内的特殊的艺术享受,继而引起对客观事物的广泛的联想和理解。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有可感性。然而只有形象的东西才有可感的,好的比喻又是最具有形象性。这样,比喻手法一旦与具有开阔深远特点的痛感手法相结合,就把人们引向一个无比广阔的联想与理解的新天地,扩大了形象的内涵。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思想”、“痛苦”、“幸福”、“灵魂”,“繁华和喧闹”都是抽象的概念,诗人在通感的基础上把它们比作“红砖”,“阴影”、“纸牌”、“翅膀”、“潮水”,就把抽象和形象结合起来,这样既有诉诸欣赏者具体感官的生动形象,又能引导欣赏者去思索深刻的的抽象哲理。具体的形,抽象的础,绀成了比喻通感返一齿锤,敲响了读者的心弦,产生了美妙的乐音。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