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331篇•纵论选股的逻辑与思路

(2013-05-05 23:52:27)
标签:

投资理念、实战技法、

股票

股票投资

分类: 投资理念

第331篇•纵论选股的逻辑与思路

谷为陵

 

    我写完上篇博文《第330篇•再论牛熊之辩》后,至今已有10天,上证指数还在一个标准的下降通道内运行,而创业板指数在上周五却再次创出新高,创业板的牛气估计已经被市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感受到了。

    我今天的重点不是谈论大盘,而是要谈一下选股的逻辑和思路。因为现在市场在严重分化,既体现为不同的股票市场在分化,比如,创业板在走牛,而沪指在走熊,也体现为个股的分化,如,医药股、传媒股、以及以欧菲光、富瑞特装等为代表的某些新兴行业股持续上涨,而以钢铁股、有色金属股、航运股为代表的强周期股则持续下跌。

    可以说,现在的市场与个股的分化是达到了A股历史上的一个极端状态。这样的分化行情,最终会发展成为怎样的结果?从逻辑上分析,无非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继续分化,创业板和强势股继续上涨,市场与个股的走势彻底分离,该牛的牛,该熊的熊,两类市场与股票各自属于不同的世界,股价的趋同性彻底失效。二是股市最终整体走牛,那些强势市场和强势股的上涨,最终会带动沪指的上涨,并使得大多数股票的股价出现上涨,从而体现出整体牛市的状态,这是股价趋同性作用的结果。三是股市最终整体走熊,那些强势市场和强势股的上涨,因没有其它市场和大多数股票的配合,且不敌其它市场和大多数股票的继续下跌,最终使得创业板和那些强势股出现补跌,从而使股市再次出现整体熊市,这也是股价趋同性作用的结果。

    市场会如何选择?这可从市场的基本逻辑进行推导。推导的出发点,就是研究强势市场和强势股的上涨的基本动力是什么,这些基本动力能否独立于其它市场而持续存在。假若这些基本动力能够持续存在,那么,创业板与大多数强势股的强势就可持续,则或者可继续维持分化行情,或者可将股市整体带动起来;假若这些上涨的基本动力不能够持续存在,那么,创业板与大多数强势股的强势就很难维持,则市场最多维持一个弱的分化行情,而股市的整体牛市则基本不可能。

    股市与个股上涨的基本动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以股票的整体价值为基础的一个正反馈环:

第331篇•纵论选股的逻辑与思路

    我需要对以上正反馈环中的概念进行一下解释:

    整体价值:整体价值=内在价值+投机价值。我说过,整体价值的概念是我的发明,关于整体价值的问题,我以前讲过多次了,在此不再赘述。

    市场逻辑:市场逻辑就是市场炒作股票的理由,其基本依据是根据股票整体价值的高低而给股票进行定价,整体价值高的股票则股价高,整体价值低的股票则股价低,由此形成股价的涨跌。

    大众心理:大众心理来自于市场逻辑,但却不是对市场逻辑的简单的一次性的反射反应,很可能是多次的折射反应。这就如参加选美比赛时的心理。你首先要选出你认为最美的,这是第一层次的反射反应。但是,你认为的最美的,并不意味着是大家最终选出的最美的,为此,你就要推测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或者说大众心理是怎样的,这就是第二层次的折射反应。当然,还存在其它更多的层次的反应,但不管反应过程是怎样的,女人的美一定是基础,大家不会同时选出一个最不美的作为冠军,这是一个基本的选美逻辑。当然,这不包括那些被潜规则操纵的选美比赛。股市的情形与此相同,市场逻辑是大众心理的基础,众人看好的股票,基本上应该是整体价值高的股票,对于无价值股票的恶炒的情况虽然存在,但不代表市场的主流,在一个规范而有效的市场更是如此。

    市场观念:大众心理能够导出市场观念。市场观念就是对于市场的整体看法,其集中体现在对于市场主流热点的形成方面。我们知道,除了在熊市的主跌浪,股市没有炒作热点,在其它任何时候,只要股市还有比较活跃的交易存在,就一定会形成市场热点。比如,现在股市的市场观念就是炒创业板、炒医药股与某些新兴行业股票等,而不炒那些强周期股。

    炒作模式:由市场观念可以导出炒作模式。炒作模式是指炒作的手法和方式,是对于市场观念在操作层面的具体体现。比如,市场对于长期成长股是采用长期持续炒作的手法,这类股票只要出现回调就是买入机会,如天士力等长期大牛股,而对于题材股、概念股是采用短期爆炒的手法,股价往往是暴涨暴跌。另外,对于那些非市场热点的强周期股等,则市场选择的是不断卖出,导致股价持续下跌的“炒作”模式。这些炒作模式往往是不断重复的,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套路,根据这些模式可以发展出相应的操作方法。

    价格走势:股价因被炒作而出现上涨,而股价上涨可以对于股票的整体价值产生反作用,使得股票价值出现新的提升。有了这个注入的新的价值,就改变了原有的正反馈环的在整体价值一项上的初始输入条件,形成在新的输入价值条件下的正反馈环,造成了蝴蝶效应,如此反复不已,直至正反馈环最终因过度炒作而脱离价值的支撑而崩溃为止。价格在下跌的时候,其正反馈环的过程正好相反。

    关于股价上涨能够提升股票价值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已经谈到过价格上涨对于价值的影响的问题,但他主要讲的是价格影响内在价值的问题。比如,在股价涨高后,上市公司可以高价增发,以此增加公司的实力和价值,这是直接的好处。另外,股价高企可以提升公司的公众形象,于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利,这是间接的好处。

    应该注意的是,我所讲的价格影响价值的问题,并不局限于内在价值的范畴,在A股市场,价格对于价值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于投机价值的影响方面。价格对于投机价值的影响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市场上涨对于股价的影响,当市场上涨时,大多数股票会随股市上涨而上涨,这体现为市场广度增加。所以,在股市上涨后,就给股票打开了新的上涨空间,相当于给股票注入了新的投机价值。

    二是板块上涨对于股价的影响,凡是热门板块中的股票,股价趋同性是非常明显的,基本上会被一网打尽,比如,前两年的黄金板块和稀土板内的股票,都被爆炒了好几轮。所以,当热门板块大涨后,就给该板块内的股票注入了新的投机价值,股价的上涨空间被打开。板块内股票轮番上涨,应该是体现了市场的深度。

    三是股价上涨对于股价自身的影响,体现为自我增强和自我实现。比如,在股价被炒起来形成上涨趋势后,就会被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并介入,就使股票的价格上涨空间被进一步打开,或者说股票的投机价值空间被打开,使得价格趋势拥有自我增强和自我实现的能力,使价格继续上涨。价格对于投机价值的影响的最直接证据,就是股票市盈率的提高。

    在以上的正反馈环中,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整体价值。根据整体价值的定义,整体价值=内在价值+投机价值。内在价值很好理解,而投机价值就不太好理解。投机价值可分为三个区间层次:合理投机价值区间、预期投机价值区间、泡沫投机价值区间,分别简称为合理区间、预期区间、泡沫区间。

    股价与内在价值之间只有三种变化关系:价值回归、价值成长、价值重估。

    价值回归是指股价跌破内在价值而出现折价的时候,股价有回升到内在价值附近的倾向,此所谓价格与价值保持一致性。价值回归是价值投资的最基本方式,即,买入那些价值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直至价格上涨到内在价值之上为止。

    价值成长是指股票内在价值持续增长,而使股价跟随内在价值的增长而不断上涨。在价值增长的情况下,股价并不要求一定要跌破内在价值,股价可以在内在价值之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溢价,在股价保持与内在价值相对稳定的溢价率的情况下,只要内在价值持续增长,股价就可以与内在价值保持同步地持续上涨,最终发展成为长期大牛股。

    价值重估是指在内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股票的投机价值而使股价上涨的方式。价值重估的本质是使内在价值产生溢价,当然,这个溢价要在逻辑上显得合理才行。比如,利好题材、热门概念等,都可成为注入新的投机价值的手段。

    以上谈的是理论部分,这些理论看起来很枯燥,但却是选股的合理依据。选股就是根据整体价值的三种变化而来,所有的股票无非就是分为三类:价值回归股、价值成长股、价值重估股。当然,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某些股票来说,价值的三种变化是可以叠加的,其叠加的状态如下所示:

 

①价值回归+价值成长

②价值回归+价值重估

③价值成长+价值重估

         ④价值回归+价值成长+价值重估

 

    从以上四种整体价值的叠加组合中,最具有投资价值的是组合①,因为该组合中只含有价值回归和价值成长这两项,它们都属于投资价值范畴,而不涉及投机价值。组合②、③、④因含有价值重估一项,使该组合具有了一定的投机性,这意味着股价的上涨空间更大,但随着股价的上涨,股价的风险也会增加。在以上组合中,组合④的爆发性是最强的,该组合显示股价是从低估到成长,再到高估的一个过程,股价的整体涨幅应该很大,属于中长期大牛股的范畴。

    若对照以上的整体价值的单独变化以及组合变化,我们就可以对于现在股市里的股票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看看它们是具有投资价值,还是具有投机价值,还是既具有投资价值,又具有投机价值,或者,根本没有任何价值。这两天我会举一些实例进行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