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工”等群友一再提出劳动计量问题所想到的(五)——丁堡骏教授劳动不能有价值论批判
(2024-07-17 22:53:01)
标签:
财经 |
由“大工”等群友一再提出劳动计量问题所想到的(五)
——丁堡骏教授劳动不能有价值论批判
关柏春
五、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我们主张现实中的劳动具有价值。但是,丁堡骏教授却反对这种观点。那么,丁堡骏教授是怎么说明的呢?他从《资本论》引了一段话,并直接把它当作根据了。丁堡骏教授说,马克思已经讲清楚了,劳动是价值实体,但它本身不能有价值。但是,我的问题是从《资本论》引出的话能作为检验我的观点正确与否的根据吗?
这涉及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经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大家都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非常无奈,因为丁堡骏教授重新提出了问题,我们就不得不重兄了。
无论任何对象,它要作为商品就必须具有两个因素,即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具有使用价值,所以别人才会需要,才会购买,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商品所有者的劳动付出才能得到补偿。商品生产者付出商品,让渡了使用价值,而得到了价值;商品购买者付出了价值,而得到了使用价值。抽象劳动能够单独买卖吗?不能。个人劳动包含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这样两个方面,它们之间虽然相互对立,但又互相依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抽象劳动包含在个人劳动当中,它怎么能够单独买卖呢,哪有买卖抽象劳动的事实啊?既然是这样,抽象劳动怎么可能会有价值呢?所以,说抽象劳动没有价值是正确的!但是,因此就说劳动没有价值就有问题了,因为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不同的。今天,劳动作为交换的对象并表现为价值已经成了普遍的现实。劳动具有价值的认识要靠实践检验,怎么能用理论检验呢?劳动有没有价值?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它是被一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劳动就没有价值,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不能说没有价值了。把一定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当作永恒的结论,当作永恒的标准,这就完全搞错了。
我们都知道,把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这是马克思在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非常重要的贡献。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证明就使经济学科学化了,革命化了,它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完成的。如果从1844年研究经济学问题算起的话,到1859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时为止,这中间经历了十六年时间,马克思经过深入的批判钻研终于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按照马克思自己的说法,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创立是对古典经济学家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得出的批判性的最后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36页)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关键在于,把价值归结于抽象劳动,由此就把古典经济学家的由劳动决定价值的非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升到了科学的高度。但是,丁堡骏教授居然轻率地就把抽象劳动概念给抛弃了,他接受了霍吉斯金的劳动是价值实体的说法,结果就把经济学理论重新打回到古典经济学家的水平上去了。请问丁堡骏教授,你要干什么,要科学的,还是要非科学的?要进步,还是要倒退?
霍吉斯金的理论前提是非科学的,他推论出的结论也不符合今天的现实。但是,丁堡骏教授却把它当作检验今人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了,这有什么道理呀?
本来,霍吉斯金说劳动没有价值是要揭露资本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否定资本主义。但是,丁堡骏教授却把它奉为圭臬,当作评判今人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了,这真是让人感到惊叹哪!这样的做法直接就把《资本论》中的结论与现实对立起来了。请问丁堡骏教授,这是在导读《资本论》吗,这不就是让马克思当众出丑吗?这样使用《资本论》的结论不就是在糟蹋《资本论》吗?
霍吉斯金的话已经经历两百年的历史了,说话人当时的社会条件与今天的社会条件已经没法比了,很多方面都变化了,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然要引用他们的话,那你对他们当时说话的背景,针对的问题,他们说话的目的,首先都得搞清楚啊!已经过了两百年,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就拿过来为我所用,它能客观反映今天的现实吗?它是啥呀,是教条啊,永远都适用啊?两百年前的话,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制度,直接照搬?是否需要经过分析研究啊,是否需要经过质疑批判哪?通俗一点说,过没过过脑子啊?我再问一遍,你过没过过脑子啊?不过脑子,拿过来就用,结果闹出了笑话吧!
马克思主义产生已经很久了,如果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170多年了。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是能否因此就说他的所有结论都是正确的呢?我以为,不能。他曾就社会主义问题做过一些设想,这些设想当中就发生了一些偏差。比如,他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就是等劳交换关系。应当肯定,这是正确的,反映了今天的现实。他在一百多年前就揭示了今日社会的本质关系,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他关于交换媒介的设想却出现了偏差。他认为,劳动交换已经不需价值插手其间,而应采取“劳动券”的形式。但是,这就偏离了今天的现实。不过,我以为这样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出现偏差很正常。在一百多年前就能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让他在交换细节方面也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是极其困难的!他是神吗?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英明伟大,但也是常人,所以我们就不能苛求于他,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嘛!今天,现实还要求货币交换,需要价值插手其间。很显然,我们不能迷信个人,不能把马克思的设想当作教条,不能他说采用“劳动券”就采用“劳动券”,而应当根据当代社会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实践。在实践中,我们发行了人民币,以作为交换的媒介,结果满足了实践的需要。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是正确的。如果照搬马克思的结论,采取“劳动券”的形式,那社会主义可能早就破产了(欧文共产主义实验的失败就是明证)。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任何人的认识都不例外,霍吉斯金的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就算马克思的认识也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难道你还能说马克思是个例外,他的认识不需检验,错误的也不能矫正吗?那么,霍吉斯金的语录能客观反映今天的现实吗,能经得住今天的实践的检验吗?
请问丁堡骏教授,你到底是用语录裁剪生活,还是用实践检验语录呢?
丁堡骏教授拿着《资本论》并从中寻章摘句,用劳动没有价值的结论来怼人了。那么,请问丁堡骏教授,《资本论》究竟是什么,是工具,还是科学?
丁堡骏教授把马克思的说法解释成了僵死的教条,谁要提出创新性观点,那就等于冒犯了他的天威。于是,丁堡骏教授就从《资本论》中寻章摘句,并把它当成了打压创新性观点的棍子!然而,人们可能会有疑问,丁堡骏教授会这样吗?但是,除此之外还能做出别的解释吗?中华民族多灾多难,至今仍在被卡脖子,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如果大家都持这样的心态,坚守教条,逢新必反,那还能有理论创新、科技进步吗,那中华民族还能有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