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学英语(四)

标签:
杂谈 |
分类: 老胡学英语 |
有的时候英语还真TMD有点用。
和鬼子们接触一段时间,开始可以互访了,组了个团,考察设备;办了个因公的护照,审批了几周,临行前,领导说了:“因为名额有限,这次的活就由领导代管了,你就不用去了!”
第二回,又报上去了,还领了800块置装费,领导又发话了,理由还是一样,俺又被演习了一回。
到最后,有一个团是没翻译的,大多数领导就退却了,俺这个"英语比较好的专家"终于脱颖而出,获得了这次计划时间长达14个月的联合工作机会。
置装费也不用退了,赶忙跑到上海采购了一打衬衫,两套西装,花80块添置了上海一厂、二厂出的皮鞋各一双;然后去北京参加保密学习,终于可以去到心仪已久的地方,那是意大利的北部第二大工业城市--都灵(Torino)。彼时的意甲联赛还没有这么有名,也没有人成天叨咕尤文图斯啥的。
那阵子俺正着迷于摩托车,尤其喜欢的是Honda 125 CG,单缸四冲程,迷恋于发动机那低沉的声音,曾经跑到免税店去看了看,才650刀,相当值,盘算着回来时整一个这,超级拉风。

出去前先到西直门外的中国银行总部批外汇额度,并直接将款项汇到当地银行,用里拉算起来还真不少差不多30M,好大一笔!
飞机在向罗马的李奥纳多机场徐徐降下的时候,那黄墙红瓦在绿树当中是那样的美丽,台伯河的两岸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建筑,有古罗马时期的断壁残垣,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堡还有墨索里尼时代的现代建筑混搭形成的独有的风格。
没有在罗马停留,直接转国内航线到都灵,开始住在波河边的一个家庭旅馆里,每天由合作厂家接送到机场附近上班。由于不太方面,当然还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一个多星期后搬到Via Di Ridodo的一个公寓里,开始了漫长的异乡生活。

俺们是在一个夜晚搬家的,这么个漆黑小雨的晚上,出门去买食物,遇到的是无法想象的困难,因为在当时的意大利,英语是没多少人用的,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仅会一点法语;由于语言不通,俺那三句半的英语此时完全失去了作用,不过还好,由于俺做梦的时候选修过军事地图学,迷路倒不用担心。
俺们满大街找稻米,却无法找到想象当中的粮店,因为人家就根本没有这样的设置,当然现在很好理解,上超市就OK了,可那会儿谁知道呢?最后俺不得不掏出小本,用俺颇为拙劣的画技描绘出一支弯弯的水稻和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哦麦疙瘩!Riso!这样就买到了,还是小布袋包装的泰国产的香米。
如此这般,俺们不仅能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的夜里游走,还采购齐了相当多的各类食品,只需要把那些数字背的纯熟就得,还有几次能够使用电影里常见的支票,写下如"three hundred thousand lira" 签好名,很拽地把笔向后一扔,并颇为得意。
最好玩的是俺的同事,一天在超市竟然买回一袋狗大米,害得售货员给他旺旺了好久,他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不过其实也没啥,就是米碎一点,应该是可以吃的;他说的最流利的数字是50,因为是他的年纪,曰“穷光蛋”。
开始的这一个月左右,完全打破了俺的生活习惯,为了节省点钱回去好买125CG,早晨在酒店狂吃,中午的工作餐所有的选项都不放过,到年底的时候,增重10公斤,别人都说俺的脸从圆变成了椭圆,不过是横向的椭圆。NND!衣服还勉强,可裤子就没法再穿了,腰围多了四寸。
好在当时的市场有许多打折物品,把衣物来了个大转换,西装,大衣和皮鞋,唯一可惜的是错过了一件小牛皮的夹克,就因为没有砍到俺的心里价位。后来留下的副作用是回去后再也不愿意买西装了,也不穿了,那时的国产西装太难看了,山寨得厉害。
没有人能够想到,俺这三脚猫的英语居然在外国混了大半年,并在假期中游历了许多地方,Milano,Venezia,Pisa,Genova,Firenze,napoli 等等,其实英语基本上就没用过,倒是学了几句意语,比如Ciao, signorina,Tu sei bella之类。
回来时错过了中级职称考试,就申请免考,轻松蒙混过关。本来副高职称考试也想用这一招,没有成功,只能勉强为之。好在题目不难,虽然分数不好但也无事。哪知道这样的题目也难为了众多的老同事,他们由于早年学的俄语,后来不用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只好去上英文补习班,把题库中的几十篇短文背个滚瓜烂熟,然后每段强行记住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上去对照默写就得,虽然也有些风险,大多数同事均能过关。有几个聪明的同事却报考了日语,利用此法更加简单,因为文章中夹杂一些汉字,背诵是要容易多了,被选文章也少,通过率那是相当的高。
俺的经历有一次还无意间帮到了一个人。80年代末,俺师妹的亲戚考上了留日研修生,临行前突然胆怯起来,因为害怕打工时语言不过关,想要不去了,家里人怎么劝都没用。最后俺师妹跟他说:“师兄老胡,那外语,三脚猫都不是,不还在国外混了大半年,你比他强多了,还有啥子可怕?!”他也听说过俺,顿时信心大增,叱咤扶桑多年,都是后话。
和鬼子们接触一段时间,开始可以互访了,组了个团,考察设备;办了个因公的护照,审批了几周,临行前,领导说了:“因为名额有限,这次的活就由领导代管了,你就不用去了!”
第二回,又报上去了,还领了800块置装费,领导又发话了,理由还是一样,俺又被演习了一回。
到最后,有一个团是没翻译的,大多数领导就退却了,俺这个"英语比较好的专家"终于脱颖而出,获得了这次计划时间长达14个月的联合工作机会。
置装费也不用退了,赶忙跑到上海采购了一打衬衫,两套西装,花80块添置了上海一厂、二厂出的皮鞋各一双;然后去北京参加保密学习,终于可以去到心仪已久的地方,那是意大利的北部第二大工业城市--都灵(Torino)。彼时的意甲联赛还没有这么有名,也没有人成天叨咕尤文图斯啥的。
那阵子俺正着迷于摩托车,尤其喜欢的是Honda 125 CG,单缸四冲程,迷恋于发动机那低沉的声音,曾经跑到免税店去看了看,才650刀,相当值,盘算着回来时整一个这,超级拉风。

出去前先到西直门外的中国银行总部批外汇额度,并直接将款项汇到当地银行,用里拉算起来还真不少差不多30M,好大一笔!
飞机在向罗马的李奥纳多机场徐徐降下的时候,那黄墙红瓦在绿树当中是那样的美丽,台伯河的两岸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建筑,有古罗马时期的断壁残垣,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堡还有墨索里尼时代的现代建筑混搭形成的独有的风格。
没有在罗马停留,直接转国内航线到都灵,开始住在波河边的一个家庭旅馆里,每天由合作厂家接送到机场附近上班。由于不太方面,当然还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一个多星期后搬到Via Di Ridodo的一个公寓里,开始了漫长的异乡生活。

俺们是在一个夜晚搬家的,这么个漆黑小雨的晚上,出门去买食物,遇到的是无法想象的困难,因为在当时的意大利,英语是没多少人用的,他们之中有不少人仅会一点法语;由于语言不通,俺那三句半的英语此时完全失去了作用,不过还好,由于俺做梦的时候选修过军事地图学,迷路倒不用担心。
俺们满大街找稻米,却无法找到想象当中的粮店,因为人家就根本没有这样的设置,当然现在很好理解,上超市就OK了,可那会儿谁知道呢?最后俺不得不掏出小本,用俺颇为拙劣的画技描绘出一支弯弯的水稻和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哦麦疙瘩!Riso!这样就买到了,还是小布袋包装的泰国产的香米。
如此这般,俺们不仅能够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的夜里游走,还采购齐了相当多的各类食品,只需要把那些数字背的纯熟就得,还有几次能够使用电影里常见的支票,写下如"three hundred thousand lira" 签好名,很拽地把笔向后一扔,并颇为得意。
最好玩的是俺的同事,一天在超市竟然买回一袋狗大米,害得售货员给他旺旺了好久,他还是没有反应过来。不过其实也没啥,就是米碎一点,应该是可以吃的;他说的最流利的数字是50,因为是他的年纪,曰“穷光蛋”。
开始的这一个月左右,完全打破了俺的生活习惯,为了节省点钱回去好买125CG,早晨在酒店狂吃,中午的工作餐所有的选项都不放过,到年底的时候,增重10公斤,别人都说俺的脸从圆变成了椭圆,不过是横向的椭圆。NND!衣服还勉强,可裤子就没法再穿了,腰围多了四寸。
好在当时的市场有许多打折物品,把衣物来了个大转换,西装,大衣和皮鞋,唯一可惜的是错过了一件小牛皮的夹克,就因为没有砍到俺的心里价位。后来留下的副作用是回去后再也不愿意买西装了,也不穿了,那时的国产西装太难看了,山寨得厉害。
没有人能够想到,俺这三脚猫的英语居然在外国混了大半年,并在假期中游历了许多地方,Milano,Venezia,Pisa,Genova,Firenze,napoli 等等,其实英语基本上就没用过,倒是学了几句意语,比如Ciao, signorina,Tu sei bella之类。
回来时错过了中级职称考试,就申请免考,轻松蒙混过关。本来副高职称考试也想用这一招,没有成功,只能勉强为之。好在题目不难,虽然分数不好但也无事。哪知道这样的题目也难为了众多的老同事,他们由于早年学的俄语,后来不用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只好去上英文补习班,把题库中的几十篇短文背个滚瓜烂熟,然后每段强行记住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母,上去对照默写就得,虽然也有些风险,大多数同事均能过关。有几个聪明的同事却报考了日语,利用此法更加简单,因为文章中夹杂一些汉字,背诵是要容易多了,被选文章也少,通过率那是相当的高。
俺的经历有一次还无意间帮到了一个人。80年代末,俺师妹的亲戚考上了留日研修生,临行前突然胆怯起来,因为害怕打工时语言不过关,想要不去了,家里人怎么劝都没用。最后俺师妹跟他说:“师兄老胡,那外语,三脚猫都不是,不还在国外混了大半年,你比他强多了,还有啥子可怕?!”他也听说过俺,顿时信心大增,叱咤扶桑多年,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