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17期:六朝时期通望山与方旗庙失考墓

标签:
城市记忆公益活动古村古寺历史文化山风情系列 |
分类: 记忆行走 |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717期
“山·风情”系列寻考之三十九·江宁行之四
神秘通望山与方旗庙石刻

时间:2024年10月26日周六上午9时30分
活动内容:考察探访消失的通望山遗址、方旗庙疑似梁元帝萧绎墓石刻、行走千年江宁古镇……

早年散落在农田中的两座辟邪

城记团队寻考这座石刻园……
相关资料:
方旗庙失考墓石刻:早年位于江宁区江宁镇南建中村方旗庙农田之中,存有石辟邪两尊,东西对立,相距12米左右。1997年相关部门予以整修,调整了位置,使其相距缩短为8.7米。这对辟邪张口垂舌,有翼无角,作迈步前行状。西辟邪长2.57米,高2.04米,保存完整;东辟邪躯体后半部不存,似乎被人为劈断,残体长1.50米,高2.28米。显然,观其身高,后者高而为雄性,前者略矮为雌性。1934年,这对石刻辟邪被历史学家朱希祖、朱偰父子发现并收入《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一书,指明墓主“不可考”。从此以“失考墓”冠名。
长期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做过考证,主要有“南齐”和“南梁”两种猜测和说法。更多学者认为:从这一对石辟邪的造型特征和风格看,不太可能是南齐之物,更接近于稍晚的南梁。关于石刻主人究竟是谁?著名六朝史专家王志高推断,这两只石辟邪的主人极有可能是南朝梁元帝萧绎。
综合各种文献,王志高认为:方旗庙“失考墓”其实是一处帝陵,其墓主应该是梁元帝萧绎。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生于梁天监七年(508年)八月。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于承圣元年(552年)冬十一月即帝位于江陵(今属湖北)。承圣三年(554年)十一月,江陵为西魏攻破,萧绎被俘,次月被害,时年仅四十七岁。第二年,萧绎的儿子萧方智称帝,追尊萧绎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萧绎死后,最初葬在江陵津阳门外。天嘉元年(560年)七月,后代陈文帝陈蒨下诏,将梁元帝迁葬于江宁“旧茔”,“宜即安卜,车旗礼章,悉用梁典,依魏葬汉献帝故事”。
梁代帝陵区都在丹阳三城巷一带,而梁元帝为什么要归葬“江宁旧茔”呢?王志高发现,原来,这个“江宁旧茔”是指梁元帝的生母阮文宣太后的葬地。据《梁书·后妃传》记载,阮太后死后葬于江宁“通望山”。在南朝,皇帝死后与母亲葬在一起,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合乎情理。

然而,他在取得帝位的过程中却居心险恶且人伦尽失。侯景之乱中,他暗藏私心,具实力而坐观国祸不理,先造成其父梁武帝被侯景逼而饿死台城,其次则将对他称帝构成威胁的兄弟萧纶、萧纪,侄萧誉、萧詧等,一一剿灭,等到所有潜在对手基本被铲除之后才发兵“勤王”。因次,可以说他应当是葬送南梁的祸首之一。